2017年8月,工信部在一份“十三五規劃綱要”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在2020年全國范圍內推行攜號轉網服務。
“攜號轉網”就是相當于把原來的手機號銷戶,到新的運營商辦一個新的號碼,之前所有的鑒權信息都刪除掉,在新卡上寫入了新的數據,僅僅是代表手機號碼的11位數字不變。
并且中國在2010年11月份開始,就已經有小范圍嘗試,一直到2016年12月底,在海南、天津、湖北、云南、江西五個試點的地區中,使用了攜號轉網的用戶共45萬。
移動要小心呀,沒想到電信是初步的贏家
想要在通信行業做到輕松地“攜號轉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消費者對另一個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情有獨鐘,那么他的選擇往往有兩種,一是在對原號碼做銷號處理,辦理另一個新號碼;二是兩個號碼同時使用,每月繳納兩份話費。
一直以來,這都是不少消費者的心病,對于絕大多數的用戶來說,對一個使用已經達到一定時間的號碼做銷號處理,顯然難度過大。手機號碼捆綁各大銀行、支付寶、淘寶、美團等各類APP已成常態,而用手機號碼作為登錄賬號,以及用手機動態驗證碼作為登錄密碼,是商家的常用手段。
更換號碼,就意味著要對上述的一系列賬號做出松綁操作,過程繁瑣暫且不說,如果一不小心忘記部分賬號的解綁,還有可能會讓下一位使用改號的號主,輕而易舉地獲得賬戶密碼,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由此引發的安全事件在近兩年時有發生。因此對于手機號注銷,眾多消費者的感受就是“傷不起”。
這一舉措極大的方便我們生活,在網上得到了大量的擁戴,因為這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選擇更便宜的運營商,尤其用移動的老用戶表示終于看到了“希望”。
在幾家運營商獨大的市場環境下,普遍存在著店大欺客的現象,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曾經還點名批評過中國移動隱蔽扣費亂象。
現如今攜號轉網時代的到來,三大運營商可要絞盡腦汁了,稍有不慎用戶可能會大量流失,不然到時候可能欲哭無淚。
但是現如今的攜號轉網并沒有你想象那么美好,可能有哪些弊端呢?
假如你要從A運營商轉到B運營商,那么在A運營商的所有個人信息都會注銷掉,那么就會面臨一個問題,轉網之后綁定的短信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
有網友咨詢移動轉聯通業務,被聯通客服告知建議把之前所有的手機綁定業務解綁之后,轉網后重新綁定。不過也說不準是運營商怕麻煩故意嚇唬用戶,同時也有網友表示可以收到所有短信驗證碼,比如銀行驗證碼、微信、支付寶、滴滴、12306等等。
同時也要注意之前賬戶的話費余額可能并不能同步轉移,并且在網上充值業務也可能會有影響,總之目前還是有很多問題,不過好在目前的情況都是在小范圍內的用戶體驗,相信在2020年前,全國推廣的時候會解決以上弊端,并且更加完善“攜號轉網”服務,到時候再辦理即可。
其實,現在的電信運營商最大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騰訊旗下的微信以及其他通訊互聯網公司,他們積極進取的態勢已經逐漸取代了上層與用戶接觸的最大市場,運營商多是在底層服務的提供上有話語權,也僅此而已。
不論哪個運營商能視用戶為上帝,真誠為用戶服好務,得人心者得天下。玩花花腸子的是持續不久的,在哪都是這個理。
春節談資7| 為什么男朋友不能一邊打游戲一邊和我聊天?
春節談資6 | 國家都支持的區塊鏈技術,你還不快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