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0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夏曉瀾 凌堅
丁木村)“現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視野要更大一些,要有家國情懷、責任感。”“家風、家訓是中華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閻真提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觀點。隨和、真誠、樂觀,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日前,星辰在線和廉尚清風共同打造的“高端訪談”欄目邀請到了“廉動全球——華人好家風”征文大賽專家評委閻真,聽他講述他的作品以及他理解的家風家訓。
閻真:作家、中南大學文學院教師、副院長。代表作有《滄浪之水》、《因為女人》等。作品《活著之上》獲首屆路遙文學獎。
“知識分子的價值視野要更大一些,一定要有家國情懷,要有責任感。”
“《滄浪之水》、《活著之上》是我很重要的兩部小說,表達的思想可是完全不同。”閻真說,《滄浪之水》表達的是知識分子有正能量、正統的觀念,但不太適應社會實踐而被改變,這是一種負面的改變,《滄浪之水》就記錄了這樣改變的一個過程。
創作《活著之上》時,閻真的觀念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如果大家都強調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放棄一位好人、君子的生存姿態,那我們不就失去了現代知識分子堅守君子人格的動力嗎?”這是閻真觀念的改變初衷。他說,《活著之上》主要是想探討在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到底是把天下、國家當作追求,還是把個人生存當作追求,他們是否還有動力去堅守傳統文化中,君子應該堅守的道德原則、人格原則。閻真最終得出了結論:主人公在生活中,還是堅守了作為現代知識分子應堅守的人格和道德,這種堅守非常不容易。
而聊到現代知識分子和平常人的不同,閻真坦言,知識分子的價值視野要更大一些,一定要有家國情懷、責任感。“傳統文化中,責任感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古人給了我們精神動力,這種能量在中華文化中是非常強大的。”閻真談到,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就是他把道義作為生存的原則;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他把天下作為自己的價值目標。同時,閻真還聊到現代知識分子的人格。“知識分子要有更高的人格標準,既不能觸碰法律的底線,也不能觸碰良知和道德的底線。”他認為,知識分子要活在良知之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
“家風、家訓是中華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
《雙城記》中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而在閻真看來,對一個時代的評價有很多種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生存與發展。
對于這個話題,閻真表現得十分樂觀。“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感觸頗深。20多年前,我在加拿大生活了幾年的時間,那時國內外生活的差別巨大,而現在,差別已經大大縮小了,可以看到國家發展進步的速度和程度。”閻真說,現在這個時代,還是保證了絕大多數人的生存與發展,這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有更多的空間來追求精神層面的需求,社會的進步為人們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目前,“廉動全球——華人好家風”征文大賽正在火熱征集中,作為活動的專家評委之一,閻真表示,希望大家踴躍參與,發揮最佳水平,從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良知的水平和境界,同時,他還特別聊到了他所理解的家風、家訓。
“孔子的學說深入到了每個家庭中,成為每個家庭的倫理、道德原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孔子學說的框架下,中華民族形成了極具代表性的家風、家訓。”閻真說,家風、家訓是中華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家風、家訓首先來源于父母,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位老師。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庭環境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對小孩有求必應,在閻真來看,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太嬌寵孩子,本質上是害了孩子。”他認為,孩子從小以自我為中心,長大了就會沒有朋友,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來說,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的成長設置了很大的障礙,嚴格要求才是對孩子成長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