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第4屆中國浦東“互聯網+”大會在上海錦繡路星河灣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會上舉行了“2018浦東新區電商風云榜”的發布儀式,
上海河姆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當選為“2018浦東電商十佳創新示范企業”,
河姆渡CEO華建剛先生當選為“2018浦東新區
電子商務風云人物”。
本次獎項的評選是在上海市商務委和浦東新區商務委的指導下,由浦東新區
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組織開展的,具有極高的行業影響力。
本屆中國浦東“互聯網+”大會主題為“區域發展新動能,全球互聯新格局”,華建剛先生在會上發表了《靜待花開》的主題演講。以下內容根據演講
視頻整理而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新老朋友,上午好!
剛才商務委的領導在致辭的時候提到,上海在全國B2B領域占據著龍頭地位,在B2B百強名單中,上海企業有27家,其中就包括河姆渡。河姆渡在全國B2B百強企業排名中名列33,是一家“互聯網+
智能建筑、智慧城市、
智能家居”的產業互聯網公司,而我本人也是從傳統產業轉型到“互聯網+”這個領域的親歷者。
剛才復旦大學的黃教授提到新動力產生的新趨勢,我們都非常認同,“互聯網+產業”也是行業的新動力,未來也一定會成為新趨勢。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靜待花開,談產業互聯網》,所謂靜待花開,意味著做產業互聯網要有耐心、要腳踏實地,意味著做產業互聯網是打一場陣地戰、持久戰、攻堅戰。
產業興則國家興
產業興則國家興,這個觀點大家肯定都非常認同。
這幾年我們做產業互聯網,深刻的感受到各級政府對產業電商的支持,一個國家的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不僅僅是要提升消費領域的體驗,更多的是要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將新興的商業模式、商業邏輯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產業興旺,最終實現國家興旺。
這就是產業互聯網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國家興。
未來產業互聯網將成為地區重要的稅收來源,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當一個區域出現龍頭的產業互聯網企業的時候,一定會為這個區域的財政收入的增加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現在,各個產業領域都在探索B2B的發展道路,未來這個行業內一定會出現一些千億級規模的企業,在各個領域百花齊放,為區域經濟發展起動重要作用。
長三角將成為中國產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基地 其中上海將起到龍頭的作用
產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互聯網”,未來還要“+物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首先需要很強的產業基礎,這與消費互聯網的運營不同。
消費互聯網在北、上、廣、深都做得非常好,因為這些區域人口基礎一致、市場規模近似,但是產業互聯網,不同區域發展大不相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已經成為中國產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基地,未來更要發揮龍頭作用。
產業互聯網將改造絕大多數的產業 將是工業互聯網的驅動器,是新商貿的實踐者
產業互聯網將影響絕大多數的企業,基本上各行各業都會被產業互聯網重構,產業互聯網以平臺的角度切入,上游連接工業互聯網,下游將會產生新商貿。
剛才盒馬鮮生的副總裁沈麗女士講到了新零售,新零售是在消費互聯網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業務模式,而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則是新商貿:
新商貿以技術為驅動,具有高度的技術能力;
新商貿以生態為模式,是一個互動融合的生態圈;
新商貿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平臺;
新商貿簡潔、透明,完全可信賴。
我們產業互聯網人就是新商貿的實踐者,依托互聯網平臺,上游連接工業互聯網,下游在企業端的服務領域,拓展新商貿模式。
我們是第一批的產業互聯網從業者 未來將出現百花齊放的蔚藍景象
2015年是產業互聯網的元年,河姆渡正成立于這一年,我們不僅是中國第一家把智能建筑跟互聯網結合的企業,也是全球的第一家。
以河姆渡為代表的第一批產業互聯網的從業者,正在做一件探索的事情,探索總是任重道遠,充滿著挑戰、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任何行業都需要有人去承擔先行者的角色,探索之路既難且險,但又充滿驚喜和希望,相信未來產業互聯網領域,各行各業都將出現百花齊放的蔚藍景象。
目前處于黎明前的混沌 慎防五個大坑
B2B目前都是在摸索過程中,前面路在何方,還需要做出很多艱苦的探索,目前處于黎明前的混沌,會出現很多坑,錯的邏輯、偽的需求、假的真話、唯技術論、盲目求快等等,下面羅列幾個印象最深刻,教訓最深刻的坑。
一是錯的邏輯。在座的伙伴們,有的伙伴像我一樣來自傳統產業,有的伙伴來自消費互聯網行業,那么傳統產業的商業邏輯思維,消費互聯網的商業邏輯思維,一定會自覺不自覺帶到我們現在正在做的B2B領域,而B2B恰恰是與傳統商業、消費互聯網有很大不同的模式。慣性思維很容易誤導現在的判斷與決策,給我們帶來不少坑。
二是偽的需求。站在傳統思維的角度認為存在的用戶需求,在B2B領域往往是不存在的,并且這樣的情況還很多。商業的本質,除了商品本身的因素之外,還需要情感的交流與信任的建立。我們通過一個網,一個屏幕,是不能夠完全建立情感的交流與信任的。很多自認為的用戶需求,真正的用戶是不買賬的,這都是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偽需求。
三是假的真話。很多B2B的創業者們在摸索的進程中聽取了很多前輩的意見,也看了不少資料。比如有人說互聯網要快,但我們實際做下來,我覺得做產業互聯網穩比快更重要,要把事情做扎實。有人說做互聯網要有免費思維,我們覺得做產業互聯網免費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大,免費帶來的流量價值也許是適得其反。B2B領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即便是發自肺腑的真話,也不一定真的適用。
還有很多坑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正因為前進的道路上坑太多,所以今年6月份,就在這同一個會場,我們成立了中國產業電商聯盟,目的就是通過聯盟彼此分享、相互鼓勵、抱團取暖。
做產業互聯網 先關注三個夠、三個佬
做產業互聯網要關注三個“夠”:
第一要夠大:行業規模要夠大。產業互聯網不能參考消費互聯網那樣,希望3、5年就有非常滿意的市場占有率。傳統產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很多商業模式根深蒂固,要改變或者改造既有商業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當行業規模足夠大的時候,只要找到一個切入點、解決一個痛點,就能在體量上達到一定規模,所以,我們要選擇一個大賽道,既有增量、又有存量。
第二要夠散:行業的上下游要夠散。只有在上、下游夠散的行業中,平臺才有存在的價值。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江南造船廠要跟寶鋼進行合作,是不太會需要產業互聯網賦能的。所以說,行業的上下游要足夠散,平臺才能有機會。
第三要夠低:行業的效率要夠低。行業效率夠低的情況下,產業互聯網的模式只要適當提升一下效率,就有價值。企業只有不斷提升效率才能得到生存與持續發展,一切經營、一切管理的目標都要圍繞效率提升而進行。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提升效率。
另外,做產業互聯網要關注三個“佬”
“大佬”不想做:產業互聯網,需要深厚的行業理解,與消費互聯網相比,更復雜、更瑣碎,BAT等互聯網大佬已經享受慣了消費互聯模式下流量帶來的巨大紅利,還會不會輕易介入復雜瑣碎的產業互聯網領域呢?目前看來不明顯。
“鬼佬”做不好:產業互聯網有著深厚的產業沉淀,也有著各行各業不同的行業規則,國外的互聯網企業來到中國多多少少都會水土不服,所以說鬼佬做不好。
“小赤佬”做不了:現在互聯網行業有很多90后、00后的初生牛犢,勇氣可嘉,但產業互聯網對團隊的技術要求很高、對資源要求很高、對資金要求也很高。這是一個進入門檻極高的行業,沒有過硬的翅膀,站在風口上也飛不起來,所以說小赤佬們做不了。
因此,產業互聯網要選擇行業夠大、兩邊夠散、效率夠低的領域,是大佬不想做、鬼佬做不好、小赤佬做不了的行業。
談談做產業互聯網的幾點體會
(1) 誰來做CEO?
成功的企業70%的價值是CEO創造的,失敗的企業一定是由CEO造成的。B2B企業對CEO要求特別高,既要懂產業,又要擁抱互聯網,并且能夠形成有機的融合,制訂出符合企業發展的科學路線。
一般來說,在傳統行業有10年以上行業經驗的人出任產業互聯網企業的CEO更靠譜。產業互聯網歸根到底是產業的互聯網,CEO如果對行業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僅依靠互聯網的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前幾天,我跟北京的一個投資人交流,他們就更愿意投資行業“老炮兒”掌舵的互聯網企業。
(2) 切忌貪大求全、堅持眼高手低
產業互聯網本身就需要深挖垂直領域的需求,不一定要大而全,要小切口、深挖掘,鎖定幾厘米、深挖幾十米,鎖定幾米,深挖幾公里。
跟消費互聯網不同的是,B2B面對的都是專業的采購人員,所以更需要精耕細作、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從一個痛點著手,單點突破、快速迭代。
(3) 別人說的話只供參考,堅持實事求是
我們做產業互聯網,往往會聽取很多建議,我相信每個給建議的人說的都是心里話。但是因為場景不一樣,從事的領域不一樣,企業的性質與階段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一分為二的聽。
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是有區別的,而各行各業的產業互聯網更是大不相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別人說的話只供參考,B2B的實踐還是要堅持實事求是。
(4) 相互賦能、走出去、廣交朋友
我們成立中國產業電商聯盟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走出去、廣交朋友,電商聯盟最近還啟動了一系列的培訓、交流、分享等活動,就是希望搭建平臺,讓大家相互學習、相互賦能。
我本人在15、16年創辦河姆渡之初也經歷過閉門造車的時期,從17年開始,我就走出去,廣泛的調研、學習,從經營方式、經營理念等多個方面去學習其他優秀產業互聯網企業的做法,收獲很大。
靜待花開 這是革命路上的新長征
做產業互聯網是打一場陣地戰、持久戰、攻堅戰。
如果說消費互聯網是到沙灘上去撿貝殼,那么產業互聯網就是造船出海,到深海里面去撈珍珠。這條路一定更長,也一定更難。
但我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敬畏趨勢,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尊重商業的節奏?!笆昴ヒ粍?,一朝試鋒芒”,很多大的趨勢,需要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把握,敢于取勢、勇于造勢,但首先要參悟趨勢、依勢而動。
所以,我們有“靜待花開”的耐心,我們堅持與時間為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