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路由器開始,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已經耕耘5年。在這5年間,小米已經形成由小米路由器、智能音箱、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盒子等構成的智能家居產品矩陣。
唐沐加入小米剛好5年,如今他是小米生態鏈副總裁。以研發小米第一款路由器為起點,唐沐參與了小米多款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全程見證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的成長。
目前,在中國的智能家居領域,盡管華為、蘋果和三星等老牌硬件商動作頻頻,BAT也斥數十億巨資進場,小米仍然守住了行業領先的地位。唐沐告訴36氪,小米如今的IoT(即物聯網)設備連接數為全球之最,已經超過1億。而2017年小米生態鏈中的各類智能產品營業額達到200億人民幣。
在近期舉行的ARK創變者大會上,唐沐接受了36氪的專訪,聊了聊小米在智能家居行業的方法論。在專訪中,唐沐透露智能家居如今是小米除手機外最重要的業務,小米以路由器為中心的IoT設備連接數已經過億。
此外,他還表示,巨頭們目前都想收割IoT。不過他認為,補貼燒錢并不能解決問題。唐沐認為智能家居是個風口,但不要指望它能像手機行業一樣爆發,一切都應用戶的需求為準。

智能家居是第二大業務,延續手機的方法論
在做智能家居時,小米并沒有特別的開發出一套方法論,而是復制此前手機業務的成功。
和華為、三星、蘋果等硬件商類似,小米主要做的也是硬件。但小米不像其他硬件公司那樣以出售高價位的硬件來賺取利潤,而是通過把控供應鏈,在將成本放低的同時不會放高毛利,這種模式幫助小米以高性價比的硬件獲取大量用戶,并依靠硬件上的互聯網增值業務來賺錢。
小米手機的成功驗證了這種商業模式,目前,小米手機的活躍用戶達到了2.2億。這2.2億的用戶會通過使用小米手機而消費小米手機自帶的MIUI系統。
唐沐認為,此前手機業務的成功,讓小米意識到,想靠硬件圈粉,需要打造爆品,這是互聯網的商業邏輯。
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上的產品很多,每年發布超過200個產品。唐沐透露,只有會成為爆品的產品,小米才會花時間和成本推廣。而小米對于爆品的定義,主要在于兩個維度,一個是口碑,一個就是流量。而口碑足夠好則會帶來足夠的流量。
小米近期發布的招股書顯示,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是小米業務的三大重點,其中智能硬件和IoT平臺都與智能家居密切相關。
按照唐沐的說法,從定性的角度來看,智能家居目前是除手機外,小米最重要的業務;而從定量的角度來看,小米的IoT設備連接數已經過億,智能家居業務的銷售額和營業額都僅次于手機。其中,路由器的月銷售量已超過百萬,而整個國內市場路由器一年的銷量在6000到7000萬左右。此外,小米智能音箱的月銷量也接近百萬。
路由器沒達到雷軍預期,但IoT設備連接數已過億
在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矩陣中,路由器曾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不過,目前的情況是,路由器不再像此前雷軍常常對外宣告的那樣,是小米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即手機、電視、路由器)。
不過,唐沐認為,盡管路由器并沒有變成最早以前老板雷軍所預期的那樣,但它仍然在小米的智能家居業務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主要在于路由器本身具有重要的數據屬性和平臺屬性。通過這兩個屬性,小米已經建立了以路由器為中心的、連接數過億的IoT平臺。
更重要的是,小米將路由器當做切入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并且,據唐沐透露,從今年開始,小米將實現路由器和其他產品更多的連接。
只不過連接的方式會變得更加的靈活。唐沐表示,一開始想的切入點是路由器硬件本身。在出現不適配問題后,小米找到了另一個切入點,通過一款APP建立一個WiFi模組,并將其置入小米所有的智能設備中。這個WiFi模組因此成為所有設備接入互聯網的一個入口。
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沒有購買小米路由器,用戶也能將家里面的智能設備連接網絡,唐沐將這種方式稱作小米的“軟硬兩條腿在走路”。
而對于小米而言,今后依然要持續搶占中國的路由器市場,甚至是全球的市場。要把路由器變成一個展示率達到50%以上的品類,就像如今的TPLINK一樣。唐沐認為,只要遵循小米一貫的產品思路即“軟硬兩條腿走路”,加上執行到位,這個目標可以實現。
在他看來,路由器仍然是中心級的一個設備。不過,小米也在持續探索新的可能成為中心和平臺的設備,比如說智能音箱。
巨頭都想用智能音箱收割IoT,但補貼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的趨勢是,除了華為三星等傳統硬件商,BAT也開始入局智能音箱和云交互。
與網約車補貼大戰類似,BAT也想要通過燒錢補貼智能音箱,借此收割以往的IoT。
具體而言,和將路由器作為IoT中心的原理類似,巨頭們將智能音箱視為切入IoT的入口,控制智能音箱等于控制IoT中其他的所有設備,唐沐認為,這可能比小米用APP軟件控制IoT更加有效和方便。
這種做法導致的后果是,在智能音箱等品類上形成優勢的公司將控制整個IoT,形成買方市場,消費者只會也只能購買這家公司的相關產品,這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在于智能設備都能同時上網。
因此,做好智能音箱或云交互就等于設置了智能家居的行業門檻。
面對其他巨頭花大價錢補貼智能音箱以縮短與小米此前在IoT上的差距,唐沐告訴36氪,這讓小米發覺自己此前在智能家居領域設立的門檻短暫且不可持續的:“我們不收割友商就收割,所以小米必須要做成這件事?!?/span>
那么,收割IoT為何如此重要?這在于IoT是智能家居得以實現的先導條件。
“智能家居實際上是個高級形態”唐沐說,在他看來,真正的智能家居,往往要求各個設備之間的聯動,而且很多行為都必須是自動發生的。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將設備連起來,IoT能確保這種連接性。
唐沐透露,過去兩年間,接在小米路由器上的設備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再局限于手機和電腦,還包括很多小米的Mac地址無法辨認的設備。此外,每戶平均連上路由器的設備數在不斷增加,它們有著強烈的上網需求。例如,起著安防作用的攝像頭目前逐漸變成了剛需,尤其是在家里有小孩子、老人或寵物時。
智能家居目前是個風口,但唐沐覺得,不要指望它能像智能手機行業那樣爆發。
“手機是一個百年難遇、變革性的牛逼品類,它幾乎占據用戶所有的閑暇時間。”唐沐表示。
此外,智能家居實際是一個持續更新迭代的過程,而目前中國社會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不過,“一切都是用戶需求說了算”,這是唐沐在騰訊做了10年用戶體驗設計、在小米做了5年硬件得出的結論。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