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包含哪些范圍?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指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是隨著人類對建筑內外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的要求產生的。智能建筑及節能行業強調用戶體驗,具有內生發展動力。建筑智能化能夠提高客戶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適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經成為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僅為26%左右,遠低于美國的70%、日本的60%,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智能建筑最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智能家居智能小區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隨著現代建筑水平的不斷提高,
計算機信息
技術以及現代機械控制技術的持續發展,為現代智能建筑開發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內
建筑智能化行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目前各種技術、
互聯網思維、創新的運用模式等的影響,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隨著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的發展,信息化、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對建筑
智能化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入。加之建筑智能化技術得到不斷的推廣,現代建筑正從單一的智能控制
監控系統向基于開放通信協議的建筑電氣設備綜合應用的方向發展。想要做到真正的智能建筑乃至于智慧建筑,以下四點必不可少:
一、大規模的建筑運行數據的采集與保存
數據是建筑智能化的基礎。但是目前,即使是非常高
標準、不差錢的建筑
項目也缺乏有效的建筑運行數據的采集與(長期)保存。即便是建筑中
安裝了建筑
自動化系統,因為缺乏數據保存的能力,一般來說大部分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也只會保存很短的時間。
由于缺乏詳細的高頻率的建筑運行歷史數據,其他答案中提到的各種
人工智能的方法也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要知道,
人工智能其實一點也不智能,說的簡單點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方法都是“找規律”--通過大量的數據找出數據中相關參數的統計學關系。如果沒有大量的“truedata”,那么規律自然就找不出來。舉個例子,我想開發一種智能控制算法,能夠自動根據我的喜好實時調節室內空氣的設定溫度(Nest)。開發這種算法至少需要一種數據,那就是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室內空氣溫度設定值。但是這種數據一般來說都不會被建筑系統長期記錄
二、建筑運行數據的高效管理
建筑雖然不是什么精密儀器,但因為其尺度很大,所以其中包含的數據量也很大。既是一個普通的小型
辦公建筑(兩層,2000m2),其建筑
自動化系統中的數據點也有上千個。我想接觸過建筑自動化系統數據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抱怨:這個數據點是干嘛的?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
規范,很多時候看著成百上千個數據點但就是找不到我想要的那個。
目前有人研究如何將建筑運行數據整合進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去。但是問題是,首先,原生的BIM數據
標準(例如IFC)并不
支持實時運行數據的整合;其次,BIM的發展其實被那些大
公司把持,只有他們有意愿推動才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研究應用一些數據挖掘的方法來確定某個數據點的物理意義。
三、更完備的執行器網絡
目前的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是建筑中安裝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但是執行器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一般來說建筑中能夠自動化控制的系統只有
空調系統。其他與室內環境參數息息相關的組件,例如窗戶的
開關、百葉窗等都是手動控制的。其實市面上不缺相關
產品,但是就是貴。我認識的一個物管主管給我說,他們樓本來想裝可以自動控制的百葉窗,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所以放棄了。要知道他們的樓是政府資助的匹茲堡地區綠色建筑的旗艦案例,非常不差錢,但都覺得產品昂貴。
這樣一來,目前的建筑智能控制的研究便都集中于室內熱環境的控制。但其實,影響居住者滿意度的不僅僅是熱環境,還有光環境、自然通風、空氣
質量等等。但問題是這些東西在大部分建筑中是不能被自動調節的。
四、以人為本
現在智能建筑中有個很火的概念叫“人在回路”,其具體意義就是智能建筑要以建筑中每個人的舒適與健康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并且居住者要能夠真真切切的控制其所在的建筑環境。傳統的商業建筑控制中,居住者基本上是不能控制建筑中的任何東西的。空調的開關,設定的溫度等都是物管人員提前設定好的。由于每個人的行為和每個人對舒適的偏好是不同,并且是隨時間和其他參數變化的,所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必然會降低居住者的舒適度和建筑系統的能效。除此之外,由于居住者對其所在的環境失去了控制,其對舒適的主觀感受也會隨之降低。
目前,以人為本的智能建筑研究主要集中在居住著行為和居住者對其環境的舒適度的檢測與預測。在這兩方面的研究中,智能穿戴設備都是一個很流行的切入點。很多智能穿戴設備都有檢測心跳、體溫、運動等的傳感器。并且其藍牙功能和GPS功能可以用來做定位。除此之外還可以配合一個實時的問卷調查來更準確的確定人的行為和舒適度,但是目前還沒有很多研究來解決知道居住者信息后如何高效的控制建筑這個問題。所以,未來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可能會有以下這幾點:
一、智能控制技術應用的擴展
智能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點。智能技術通過非線性控制理論和方法,采用開環與閉環控制相結合、定性與定量控制相結合的多模態控制方式,解決復雜系統的控制問題;通過
多媒體技術提供圖文并茂、簡單直觀的工作界面;通過人工智能和
專家系統,對人的行為、思維和行為策略進行感知和模擬,獲取樓宇對象的精確控制;智能控制系統具有變結構的特點,具有自尋優、自適應、自組織、自學習和自協調能力。
二、三網融合的應用
三網是指以因特網(internet)為代表的數字通信網、以電話網(包括移動通信網)為代表的傳統電信網和以有線
電視為代表的廣播
電視網。三網融合主要智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大網絡互相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通信網絡,形成可以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廣播電視等綜合業務的寬帶
多媒體基礎
平臺。智能建筑中,通過三網業務的融合,使建筑內部的人員不再關心誰是服務商,自由自在地獲取各種語音、文字、圖像和影視服務。
三、物聯網技術的實際應用
簡單來說,物聯網是借助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智能建筑中存在各種設備、系統和人員等管理對象,需要借助物聯網技術,來實現設備和系統信息的互聯互通和遠程共享。
四、城市云端的信息服務的共享
智慧城市中的云
中心,匯集了城市相關的各種信息,可以通過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和
軟件服務等方式,為智能建筑提供全
方位的支撐與應用服務。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資源的能力,盡量減少建筑內部的系統建設,達到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未來將是全球主要城市的發展目標,而作為構成智慧城市最組要的部分,智能建筑的發展程度將決定智慧城市的改造速度。而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區居民,智能建筑給我們的帶來的益處和便利,將具有不可限量的潛力。如果您對智能建筑感興趣,可以持續關注
河姆渡智能建筑平臺,我們會為您推薦更多智能化建筑相關的內容。推薦閱讀:物聯網應用下的智能建筑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