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期間,無人駕駛、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智慧物聯等即將受益于5G的種種場景和應用在各大廠商的展示中不斷劇象未來網絡的魅力。隨著5G首個標準R15的誕生,5G即將從夢想照入現實。
以云化網絡架構為基礎的5G時代的加速到來,正在倒逼云化網絡轉型商用加速。到2017年底為止全球云化網絡已有700多個,已商用的超過150個。在本次大會上浙江移動攜手華為發布了首個全解耦云化網絡轉型樣板點,系統展示了面向NFV架構的業務云化商用體系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云化網絡構建正從早期探索商用邁入規模商用階段。可以預見, 2018年會有更多云化網絡商用部署落地。
華為云通信產品線副總裁王永德(右二)主持NFV媒體圓桌
在這個關鍵節點云化網絡建設發展趨勢是什么?在華為舉辦的NFV媒體圓桌現場,來一起聽聽華為云通信產品線副總裁王永德談談一系列云化網絡轉型規模商用的關鍵問題:NFV云化網絡轉型價值是否獲得驗證,其根本目標是否有所改變?華為如何看待云化網絡轉型趨勢?實施NFV戰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華為的優勢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會被白盒廠商所取代?NFV帶來的復雜性如何解決?如何應對NFV規模商用挑戰?
以下是對話節選:
1、過去幾年NFV價值是否獲得驗證,NFV云化網絡轉型的根本目標是否有所調整?
王永德: NFV云化網絡轉型本質是不斷發展的IT技術在電信行業的引入和應用。因此,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基礎設施、業務的IT化,來改造相對封閉、僵化、復雜的傳統電信網絡,提升資源效率,縮短業務上線時間,使網絡變得敏捷靈活,為滿足未來5G千差萬別、快速變化的企業和行業需求提供網絡基礎,這點我認為是行業共識。
NFV 的價值和規模是有一定關系的,我們在阿根廷電信落地了一張千萬級的云化核心網,將以IMS為核心的30多個VNF部署到統一云化基礎設施上,集約化部署使得資源使用率提升接近25%,而且在完成初期的NFVI層基礎設施建設后,后續VNF上線時間也比傳統縮短了20%~30%。未來5G將在全面云化的基礎上,實現服務化架構和網絡切片,通過編排和組裝就能生成新業務,以周為單位實現新業務快速上線。
2、華為如何看待目前的NFV云化網絡轉型趨勢?
王永德:NFV云化網絡轉型是ICT技術發展帶給電信業的機遇,方向是不可逆轉的,但實施起來并不簡單,也不容易,涉及技術、運維運營、組織、商業模式、包括思維模式方方面面的挑戰,因此會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云化網絡架構是未來5G業務的基礎。從我們的實踐看,總體上應該可以分為,探索與初始商用、規模商用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關注重點會略有不同。
探索與初始商用階段關注的是業務云化體驗繼承性、關鍵技術驗證、組網方案設計等方面,也就是可靠性、性能、安全、集成部署、簡化運維等問題。在實際的商用實踐中、我們通過虛擬化軟件架構的優化、立體化安全架構、生態建設、系統化運維工具的構建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已商用的全云化核心網項目中,印度Idea云化VoLTE網絡用戶數達到4000萬,英國BT的云化策略控制中心用戶數突破1億規模,對于運營商而言“敢用”已經不是問題。
規模商用階段主要關注的是效率,讓云更“好用”,高效建網、高效運維、業務快速上線是需要重點創新的東西。我們正在工具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自動化集成平臺,提升業務上線效率,節省上線環節OpEX。在運維方面,如果做不到自動化和智能化,很多云化的好處會被復雜性抵消,逐步引入AI技術是提升智能運維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今年華為發布了 SoftCOM AI戰略,就是要把AI技術注入到網絡云化的架構和解決方案中,實現電信網絡的自動、自治、自愈、自優,從根本上解決電信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從而大幅度提升網絡的利用率和運維效率。
總體上說,如果5G正在走來,云化就是當下。目前,業界已制定了足夠多的標準,各類挑戰已經基本解決,2018年可以預見到更多的云化網絡規模化商用部署落地。
3、業界已經為致力于實施NFV戰略的CSP制定了足夠的標準和功能,現在的問題是,實施NFV戰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王永德:每個運營商情況有所不同,實際實施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網絡規模、業務情況、歷史負擔等情況,考慮是一步到位還是逐步演進。
逐步演進,可以先建設NFV再建設SDN,并選擇合適的業務率先上車試點。業務的選擇、部署方式、建網規模需要綜合考慮。比如,如果業務在現網已經有傳統平臺的部署,則需要考慮如何共存如Pool組網而保護傳統投資。部署方式則需要根據流程和組織的到位情況考慮是三層異廠家還是部分同廠家,尤其是集中部署和運維復雜性解決方案。集中部署可以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但集中的“度”需要平衡可靠性風險和對運維組織的影響,當業務在現網已經有傳統平臺部署時,需要兼顧2張網的協同和統一運維。
一步到位,比如SDN是支持網絡自動化和按需部署的必選技術,也是支持5G商用必須要落地的。因此,一步到位需要考慮同時引入NFV與SDN,并做好從中心DC、區域DC、邊緣DC和接入DC多層數據中心的整體規劃和建設計劃。
4、在云化、虛擬化的過程中,華為如何保持在運營商網絡中的領先優勢,而不是被白盒子廠家所替代?
王永德:云化和虛擬化過程中,電信行業基本需求特征是不會改變的。運營商的網絡并不是各種盒子簡單的堆砌,而是一個E2E的有機系統,這就需要有非常了解電信業務、對運營商運營體系十分熟悉的供應商來端到端實施集成、完成網絡整體優化,這方面華為的優勢比較明顯,比如華為和中國移動通過“VoLTE百日會戰”,從點到面提升各省VoLTE網絡質量,最終實現167個城市MOS>3.0的占比達到96.5%以上。同時,我們在電信領域的豐富經驗也能幫助我們提供電信級的產品,快速交付和響應故障處理。比如,在云化軟件方面,我們的設計不依賴于下層硬件,可以運行在各種服務器上,還能保證整體的高可靠性。在江蘇電信,我們做到了33個小時從設備上電到打通云化VoLTE首個通話。
另外,我們也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從2008年就開始構筑IT方面的能力,是少數具有IT和CT融合背景的廠商。我們是希望白盒子廠家的進入,通過競爭和合作,一起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5、盡管NFV近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一些重大的技術問題仍有待解決。比如NFV網絡可能會在短期內變得非常復雜,從而無法以一致、無錯的方式加以管理,華為對此是如何解決的?
王永德: NFV的網絡重構是會帶來多維度的復雜性,比如更多的廠商、更多的組件導致更多的接口、更多的參數、更多的故障節點、更動態的業務運行環境,使得集成和運維本身會變得非常復雜,這對進一步增強自動化的實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解決的辦法是通過工具化來降低出錯的可能、提升效率,然后將這些工具根據業務流程串起來實現自動化。我們已經開始構建CI/CD流水線,并且和相關運營商開展POC活動了。以云化VoLTE業務為例,華為通過CI/CD流水線,30分鐘即可完成云化VoLTE網絡設計,設備上電后平均3天即可完成First Call,整體E2E業務上線效率提升達50%。
另一個方面,就是AI在運維方面的應用。我們構建了多維度KPI自動故障探測、多層故障告警關聯根因分析、多策略故障自愈等基于深度學習的關鍵運維手段,可以實現云化VoLTE場景下90%的故障自動定界定位,實現故障快速自愈。
6、運營商的網絡都不一樣,差異化很大,在實際部署時要求也不一樣,有的要求三層解耦,有的不要求,有的希望選用第三方的COTS,華為怎么樣適配不同的運營商的訴求?
王永德:我們倡導多廠商合作協同,我們在預集成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嘗試,投入也很大,我們成立了業界領先的NFV開放實驗室,由專門的團隊負責,提升預集成的速度。目前,適應新的硬件,一周之內我們就能給出結果,性能是什么樣的情況,兼容有什么樣的問題。一個新的OS,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測試和評估,對于業界主流的OS和COTS廠商RedHat、Ubuntu、Windriver、HP我們是有相互認證的伙伴關系,各方面的測試已經提前做完。通過這個體系我們就能很快地滿足客戶在部署方式上的差異化訴求,運營商可以靈活按需選擇VNF軟件、Cloud OS、COTS硬件組合,而無需擔心集成部署風險。浙江移動NFV云化網絡轉型樣板點就是多廠商、三層解耦的一個典型案例。
7、華為如何助力行業用戶云化轉型機遇?在這一過程中華為有哪些獨特的價值和優勢?
王永德:我們全云化的戰略,目標就是提供全面云化的解決方案升級基礎網絡,使能運營商、企業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我、華為已經發布了從核心網、接入、承載全系列的云化產品,包括CloudCore、CloudEdge、CloudAir、CloudFan等,能夠支持運營商實現面向5G的基礎網絡整體升級,使之變得更加敏捷。我們也聯合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以及國家電網、蘭亭數字等垂直行業開展5G切片探索,比如在電力行業的智能電網切片。
對于行業和企業用戶,可以按需選擇我們的全云化解決方案直接升級基礎設施,或直接使用華為公有云及華為和運營商合建的各種公有云上的云服務。華為企業通信會議云服務就剛剛獲得GSMA亞洲 “最佳企業移動應用獎”。在合營公有云方面,華為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合作伙伴,包括德國電信、法國電信、中國電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