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和馬化騰,一個是阿里巴巴的掌舵人,一個是騰訊的掌舵人。
一個是阿里系的帶頭大哥,一個是騰訊系的帶頭大哥。
雙方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其實表明騰訊和阿里的圈地運動已經接近尾聲,雙方的競爭已近從幕后打到臺前。
為什么要充滿火藥味呢?
1
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流量!
隨著雙方業務的接近,流量導流問題越來越嚴重,兩者之間的安全區也越來越被壓縮!
舉例子,騰訊通過微信導流,很容易搭建一個購物平臺,或者向京東唯品會等導流,從電商老巢挑戰阿里。
阿里呢,也很容易通過淘寶,向其它各個領域發展,不排除如果有一個劃時代的通訊工具會從阿里誕生,微信和QQ一樣成為明日黃花。
2
因為“新零售”引發,雖然阿里與騰訊早就存在競爭關系,但以前都是靠推出競爭者來間接競爭,但現在則發生變化,二者開始轉為直接競爭。去年云棲大會上,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概念。馬云指出,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電子商務”這一說法將逐漸消失,全部被“新零售”所取代。阿里系占領著國內當前互聯網的半壁江山。但馬化騰和他的朋友們“攻城掠地”的野心也在繼續膨脹。隨著互聯網巨頭的接連入局,兩大互聯網巨頭在零售商超行業攻城略地,火藥味十足,也讓資本憧憬這將是下一個風口。確實是這樣,生鮮行業是萬億元規模市場,生鮮商超的線下改造空間巨大。
并且從宏觀調控反壟斷的層面看。國家不可能讓一家獨大,國家機器也會操控他們進行各個層面的競爭。而且只有競爭才能有生產力。行業競爭是商家保持旺盛斗志和長久生命力的源泉,可參考鯰魚效應,只不過,大家都是把對方當鯰魚而已。
3
雖然阿里與騰訊早就存在競爭關系,但以前都是靠推出競爭者來間接競爭,但現在則發生變化,二者開始轉為直接競爭。
憑心而論,無論支付寶,還是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服務,快捷、實用、方便、簡潔,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僅在國內,數億的用戶,全方位覆蓋城鄉,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更新了“貨幣交換″的手段,使大眾對智能科技刮目相看。
4
中國互聯網在接收外來商業模式,繼而進行本土化改進與擴張后,或將進入創新乏力期。
馬化騰搞社交,馬云也要搞社交。
馬云搞電商,馬化騰也要搞電商。
最終就不得不直接面對面了。
5
老大和老二PK,或者說兩雄爭冠,最憂傷的莫過于老三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