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作為安防行業中的焦點應用,在技術安全與市場應用層面遠遠優于傳統密碼、刷卡等方式。隨著應用日漸成熟以及消費者認知度的不斷提高,未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
在如此快節奏的社會中,誰還有時間一個個輸入密碼來解鎖電腦或是移動設備?答案是沒有。在過去幾年中,從指紋傳感器到FaceID式的刷臉技術,生物計量學安全系統發展速度可謂迅猛。生物計量不僅越來越安全,而且你還不必擔心忘記密碼。
似乎目前能實現的只有指紋識別和面部識別,其實不然,下面就介紹7種在未來可能實現的生物計量技術。
舌頭
除非有人錄下你的聲音,或非常善于模仿,不然語音密碼其實非常安全方便。其實除了聲音,還有一樣東西可以確認你是不是密碼持有者,那就是舌頭。
香港浸會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計算學習模型,可以檢測舌頭的外觀特征,比如舌頭的形狀、紋理和活動。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則利用聲吶實現這一技術。這一系統名為VoiceGesture,用
手機作為多普勒雷達,傳輸說話人的高頻語音,讀取人在說密碼時麥克風的反射。
上述兩種方法都可以提高現有語音生物計量技術的安全性。
說話方式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另一種方法,提高語音生物計量技術的安全性。他們開發了一款可穿戴設備,它可以是項鏈、
耳塞、
眼鏡的形態,利用加速計測量人在說話時面部、喉嚨、胸部皮膚細微的振動。
要想將這種方法與市場上的設備結合,不是件容易事,但它確實提高了語音生物計量技術的安全性。
心臟的痕跡
在俗套的言情小說里,常會出現一個頗具少女情懷的情節:聽聽對方的心跳。實際上,這種方法還真能用來提高設備的安全性。
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心臟生物計量系統,利用多普勒雷達搜索和接收用戶的心臟活動等相關特征,作為獨一無二的用戶簽名。
這一系統僅需8秒就能完成初期設置,記錄心臟數據,完成持續性身份驗證。也就是說,用戶不再需要每次登陸都輸入密碼,這一系統可以持續監測,確認使用者沒有改變,不需反復解鎖。
鼻息試驗
馬德里工業大學的生物計量、生物信號和安全小組就氣味展開了研究。這項研究的原理在于每個人都有特殊且不易改變的氣味,通過氣味識別人的準確率高達85%。
理論上,如獵犬一般識別身份的“鼻息試驗”可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方法確認個體。但在實際生活中,15%的錯誤識別率或許太高了點,要知道FaceID的錯誤識別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而且在日常環境中,可能很難采取氣味識別法。不過,這項技術仍可以作為其它研究的基礎。
手指振動
指紋傳感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設備正面或背面真正用來“識別”的區域非常有限。而美國羅格斯大和阿拉巴馬大學聯合開發的手指生物計量系統可以擺脫這一問題。
這一系統名為VibWrite,它不是基于指紋識別,而是基于手指的振動進行識別。它不需要指紋掃描,成本低廉,可安裝于車門、電腦等任何需要身份識別的地方,準確率超過95%。
臀部
用臀部解鎖你的手機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即使是蘋果公司,要這樣推廣自己的產品,恐怕也得掂量一下。好在臀部解鎖應該不會用在手機上。位于東京的產業技術大學院大學開發了一款裝有360個傳感器的汽車座椅,可以分析司機臀部的大小、形狀、壓覺點和重量分布情況。
只有臀部數據正確的人才能發動汽車。就是不知道這種座椅能不能認出長假之后體重大幅增加的司機,如果加上上面提過的氣味傳感器……沒準就更認不出來了。
耳朵
用電話時最有可能接觸手機的身體部位是什么?不,不是指紋,是耳朵!基于耳朵的生物計量系統已有些歷史了,耳朵獨特的曲線和其它特征可以用來制造類似于指紋識別的安全系統。
這種想法非常有趣,不過每次解鎖手機,還得把耳朵按到手機上,似乎有些奇怪。但至少每次你要打電話的時候,設備都能直接
認證你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