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人造太陽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高達一億度運行10秒,這個成功在國際聚變能大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人造太陽的名字叫東方超環,是中國自主的成果,自主設計,自主研制的磁約束核聚變的一種實驗裝置。現在在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中,處于科學研究成果展現階段。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EAST)”日前取得重大突破。這次的突破不僅承載了等離子體所三代聚變人的聚變夢,也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東方超環(EAST)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其主要作用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溫條件下發生核聚變,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據悉,一升海水所含氘產生的聚變能=三百升汽油所釋放的能量。而海水中氘的儲量多到可以供全人類使用幾十億年。尤為重要的一點是,聚變產生的廢料為氦氣,既清潔,又安全。
這項科學實驗的目標是什么呢?
原來是為了讓海水中一些物質在高溫高密度的狀態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給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所以才被稱為人造太陽。
雖然距離我們現在真正太陽的參數還有差距,但這樣的試驗成果,給我們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設計和研發,提供了非常非常重要的科學支持,也為開發可利用核聚變能源奠定了有效的科學技術基礎。
人造太陽目前的研究團隊通過,包括優化穩態頻波一系列加熱技術,實現了加熱功率超十兆瓦,等離子儲能高達三百千焦,中心溫度達到一億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