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很堵、醫院很忙、污染很多,我們的“城市病”不輕。而理想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樣子?
也許是,當我們開車經過城市擁堵區,一路綠燈暢行,心情也變得格外舒暢;城市里,煩人的交通事故發生后,車子在5分鐘內被拖走,路面很快恢復正常秩序……
這些小愿望,其實在深圳的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未來,平安智慧交通系統在深圳的解決方案將被借鑒到更多地方。智慧城市讓理想型城市離我們更近。
在平安積極投身的諸多智慧城市項目中,上面這些只是小例子。日前,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中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試驗場,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下,中國建設智慧城市,有著后發先至、領先全球的可能性。
超500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
2012年,住建部正式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智慧城市開始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如火如荼地在全國發展起來。截至目前,全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超過76%的地級城市,
有超過500座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智慧城市最大的試驗場?!?任匯川說。在他看來,數字化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管理很可能是中國后發先制、領先全球的一個機會。他舉例,“中國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口比例和使用時間全球第一,這使得我們很多互聯網的應用成為全球第一。”
改造一個舊城的難度,遠遠比建造一個新城要大。同樣,對傳統信息化技術的升級改造是比較難的,而過去這信息領域并不發達的中國,因為歷史包袱輕,反而可以后發先制。如今,中國老百姓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在線上操作,中國的電商、社交、移動支付全球領先,并非偶然。
任匯川又以城市治理交通擁堵的水平為例,“中國的城市管理難度很大,要面對的現實是在一個快速增長、道路嚴重不夠、車輛嚴重超載的情況下,解決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復雜場景催生了這種解決能力,將使中國的智慧城市管理技術走向世界?!?span>
百花齊放的智慧城市實踐
近年,平安、阿里、騰訊,華為(業內簡稱PATH)幾家大型企業積極投身智慧城市,基于自身的資源優勢,極大地豐富了智慧城市的實踐。
比如,華為提出“智慧城市神經系統”的概念,基于二十多年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積累,認為智慧城市是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提出“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基于移動支付、信用體系和電商平臺積累的數據平臺經驗,強調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神經網絡”,并連通“城市大腦”的超大規模計算平臺,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并提出“重構人與服務、人與城市、人與社會、人與資源環境、人與未來的關系,拓展新空間,優化新治理,觸達新生活”的新型智慧城市理念。
騰訊強化自身的“連接一切”的優勢,整合、開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LBS、支付基礎技術能力,賦能政務、醫療、旅游、交通等諸多社會領域。
平安則提出“1+N”平臺體系,定位于做智慧城市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1”是一個“智慧信息”云平臺,“N”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口岸、智慧安防、智慧交管、智慧財政等十大版塊。
地方政府取經“1+N”整體解決方案
平安為何要從“1+N”的整體解決方案切入?
任匯川解釋,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不互通、信息不通暢、跨行業信息安全缺乏統一標準,這些問題成為很大的困擾。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頂層設計非常重要。
“我們通常要花很大的力氣說服地方政府,打通數據壁壘有利于提高效率。”任匯川說,平安認識到,智慧城市要做好,必須是一把手工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一整套全面、體系化、有高度、可靠的方法論和解決方案。
這一思路是比較貼近需求的。8月23日閉幕的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平安智慧城市展館接待了上百個全國各地的政府訪問團,他們帶著各種壓力和煩惱而來,希望平安智慧城市能提供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在第四屆智博會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也提出,智慧城市的任務首先要做好頂層規劃,頂層規劃的核心不是完成某個企業交辦的任務,而是把所有企業的因素交到這個空間,這是規劃的大前提。
其實,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平安戰略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將創新科技深度運用于金融、醫療、交通、房產、政府等各個領域。早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平安就已深度參與到國家信息化的建設之中,沉淀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和業務經驗。
“平安服務著數以億計的客戶群體,管理著180萬人的隊伍,擁有金融服務、醫療、房產等五大生態圈,這些都為平安涉足智慧城市奠定基礎。”任匯川說。
目前平安擁有五大核心技術,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已達全球領先水平;比如其中臉譜識別準確率 99.8%,高居全球首位,
聲紋識別準確率超 99%;平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胃癌檢測、肝癌識別、骨齡預測等疾病的療影像輔助診斷中等等。目前這些技術除了服務平安自身金融、醫療、汽車、房產等行業外,也向其他金融機構、醫療機構、政府機構進行技術輸出。
來源: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