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作為“城市病”之一,不但從一二線城市往三四線城市蔓延,而且“病情”也變得日益嚴重,由此給社會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越來越大。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各地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限號、限行、限購等等。然而,當這些手段所產生的效果被日益增加的機動車數量日漸抵消,很多人開始思考解決問題新的辦法和途徑。最近各地區都在采用“智能信號燈”根據路況自動調節時間,大大緩解了交通擁堵狀況。
在交通高峰期,信號燈路口極易發生擁堵甚至堵死的情況,單個路口的擁堵如果不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很可能升級為整個區域的交通癱瘓。然而,在傳統條件下,信號燈路口的交通監測主要依靠人工,相對被動和延后,等交通部門發現的時候,或許車已經堵起來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信號燈”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信號燈配時智能化控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通行效率,無疑為道路擁堵問題開出了良方。
“智能信號燈”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包括交通信息采集、路況監測、數據研判、信號控制等環節,這對于設備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哪一個環節出問題,“智能信號燈”的效果都會打折扣。因此,怎樣加強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如何實時、準確、高效控制紅綠燈配時?如何實現系統開發、建設應用等各環節的標準體系建設?這些同樣是讓交通管理變得更加高效,市民出行變得更加通暢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智能交通信號燈調控功能為例,對于每一個道路交叉口,在經過充分的交通調查與分析后,都會在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中為該交叉口“量身設計”一套最優的信號燈配時方案,以控制路口的交通信號燈自動運行,這相當于有無數個交通警察24小時在路面指揮交通。但當路面發生突發狀況時,交警部門則會采取人工干預的方式確保道路的正常通行。
交通“潮汐現象”最常見的解決方式是“緩進快出”,這就需要用到智能交通信號燈調控功能。交通部可以通過智能交通信號燈的調控,控制進城方向的車輛緩速進入,同時盡快引導出城方向的車輛出城,以騰空更多內部道路資源給進城方向車輛使用,在道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以時間換空間”。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引入一定能在不遠的未來更精準地預測城市交通的未來需求,將準確地感知每個出行個體的實時出行需求,通過大數據的匯總幫助交警及時指揮交通,也讓交警將擁堵“消滅”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