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建筑開發領域的技術進步使我們有了“智慧”與“綠色”建筑融合的前景。曾經被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即將被重新定義為一體化設計,管理體系和建筑物優化能源績效的重要性。就像這個即將到來的趨勢一樣,全球的行業人士都很興奮,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障礙仍然在追趕。
AsiaGreenBuildings.com與江森自控的建筑技術與服務副總裁Sudhi Sinha進行了獨家采訪,他就亞洲智能綠色建筑的潛力展現了他的觀點。這個對話還突出了物聯網(IoT)的參與以及對安全威脅和承受被動設計的擔憂。
“綠色”和“智能”建筑在未來幾年會發生多大程度的融合?
什么構成“智能”建筑的定義仍在不斷發展。雖然已經建立了綠色建筑標準和
認證體系,如LEED和綠色標志,但并不等同于
智能建筑。
有多種可以被認為是智能建筑。然而,普遍的共識是,智能建筑物補充了綠色建筑。我認為智能建筑必然是綠色建筑,而且更多。
完全融合的智能建筑是一個概念,將整個建筑視為一個由各種系統和設備組成的綜合生態系統,這些系統和設備通常通過將建筑系統與業務系統融合到開放式協議IT平臺上進行。結果是建筑物,企業和居民的表現得到加強,包括在可持續性,生產力和能源效率方面。
在江森自控,我們認為未來不僅僅是聰明而綠色的建筑,也是智慧社區。想像一個特定地理區域的智能建筑社區,屬于一定使用類型的屬于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群體,或屬于一定規模類別的智慧建筑群,或者這些群體的更廣泛的聚合。完全融合的智能建筑的能力將使社區建筑物能夠做許多事情,包括相互學習如何最好的操作和維護; 分享如何解決經常性問題的知識; 自主調節和優化能源等公用事業和資源的使用。
隨著物聯網(IoT)的炒作及其與智能建筑概念的融合,您認為亞洲將會趕上多遠?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視野。建筑
自動化和管理現在正在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的力量來重塑。結合豐富多樣的智能設備,標準通信協議的快速發展和對未來防范基礎設施的需求,導致了一個快速的開發周期,可以改變建筑的運行方式。
不過,亞洲有挑戰,國家也各有不同。缺乏意識,技能或資本將困擾某些新興經濟體。在更先進的市場中,也有與安全和隱私有關的問題; 不要忘記其他技術障礙,如缺乏規范化數據和不兼容的系統。
盡管如此,亞洲的政府和城市越來越多地看到智能建筑系統的價值,以幫助克服城市蔓延,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
事實上,在新加坡,我們預計智能建筑采用將在未來五年內由政府推動將新加坡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動力。城市狀況良好,通過綠色建筑與信息通信技術(ICT)的良好基礎和廣泛的應用,實現了轉型。
由于當前的先進技術能夠在不同的設備/系統之間生成建筑數據和有效共享,所以可能會如何防止可能的安全威脅/違規行為?
跨建筑設施和IT孤島的緊密協調和整合對于幫助組織避免和堵塞漏洞很重要。除了思考系統設計和實現之外,還需要對具有這些系統的管理訪問權限的人員的行為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并解決漏洞。
擁有綜合建筑和設施管理系統的優點在于它提供了一個單一的責任點 - 允許建筑物所有者和管理人員從單一位置監控其設備。這也可以在物理上和IT方面實現更好的安全措施。
“智慧”在建筑中的概念是否總是涉及先進技術的實施?被動設計和其他常規方法將如何在智能建筑中發揮作用?
根據IBI(美國智能建筑研究所)的定義,“智能建筑是通過優化其四個基本組件 - 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 - 以及相互關系的方式提供生產性和成本效益的環境之間“。
EIBG(歐洲智能建筑集團)的定義進一步將智能建筑分類為“融合了最佳可用概念,材料,系統和技術,以實現滿足或超過建筑利益相關者的業績要求的建筑”。
基于這些定義,使用先進技術是提高建筑物性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然而,技術和系統只是較大的建筑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建筑物可以設計和建造,以實現高性能和高能效,但是這些先進的技術可以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管理和維護。
被動設計和其他常規方法肯定與優化建筑性能和能源效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