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下一股技術浪潮的人工智能,正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日前,浙江省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區域示范建設,實現重點公共區域安防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現今安防系統已經從數字高清時代步入智能時代,從以往的“看得清、看得遠”升級為現在的“有智慧、看得懂”。經過智能化改造后的安防設備,將為區域安全提供更為長久高效的保障。近日舉行的2019華為智能安防新品發布暨渠道招募生態大會杭州站現場,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劉超對智能安防產業作了解讀。他認為,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存在“建而不聯、聯而不用、用而不深”等現象,現有業務為煙囪式架構,無法靈活適配軟、硬件需求,大量社會價值圖像信息尚未有效整合共享,深層應用較少。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劉超
當下,人工智能正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推動下,深刻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智能安防系統,也在公共安全領域得到廣泛運用。華為智能安防領域副總裁王松濤說,智能安防系統的運作首先是通過智能攝像機進行視圖數據采集,然后再將視頻圖像數據上傳至視頻云平臺,提供高效的視頻分析、大數據檢索服務。“通過百花齊放的視頻云應用系統業務,智能安防系統基于海量的數據信息,挖掘分析,智能研判,實現人員、車輛的布控及告警等業務。”
據了解,華為智能安防攝像機與以往的安防攝像機相比有很大不同,對于智能安防而言,首先要通過智能攝像機提取出監控視頻的有效數據。以華為“星像”為例,其每秒200張人臉/幀的計算量,可實現對人群密集區域的實時特征充分提取、特征比對等功能。
此外,華為軟件定義智能攝像機支持夜間、運動中識別人臉、車輛等目標,可自動識別陰霾、雨霧等復雜天氣,滿足園區、醫院、社區等公共場所監控需要的同時,解決傳統安防系統視頻利用率低、數據不可控等問題。
“如果說智能安防攝像機如同人的眼睛,那視頻云平臺就如同人的大腦。兩者的相互配合使整個智能安防系統擁有立體式視頻存儲和智能分析能力。”王松濤介紹,華為的視頻云平臺CloudIVS系列產品可實現視頻圖像接入、存儲轉發、視頻圖像分析、特征檢索等功能,較好可進行8.1億條人臉/車輛檢索,4.5億條人體數據檢索。而應對海量數據的超強檢索能力,還將為城市智能安防系統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如監控區域內有老人或兒童走失,公安機關可根據實際案發情況,*時間在區域內進行人體、人臉、車輛采集檢索進行布控,進而快速找到走失者,為打造平安城市保駕護航。
來源: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葉超
編輯:王藝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