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城市概念,智慧城市包括哪些方面?其實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2010年,當時,IBM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并表示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自此,智慧城市概念開始在多個領域開始生根發芽。
智慧城市概念說明,智慧城市包括哪些方面?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其實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針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之類的各種需求及時地做出智能響應。
智慧城市概念的實質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從而實現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運行模式,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們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成長及和諧穩定。
智慧城市背景
人類社會發展的速度飛快,未來城市可能要承載的人口會加劇,智慧城市建設勢在必行。如今的國家,正處于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有些地區的“城市病”問題更加嚴峻。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進行,能夠很好地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國內外很多地區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同時也獲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說國內的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的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等,都能很好的表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重要性和時代性需求。
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是有很大的實施難度,畢竟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借助很多外在的基礎設施。比如說智慧城市需要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
網絡時代的興起、移動互聯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知識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更為直接的促進信息化城市高速發展。站在技術領域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
站在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還要求通過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新特征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性發展。
智慧城市形成因素
智慧城市形成因素,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誕生和發展,第二個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漸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
前面是強調技術創新層面的因素,后面是強調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因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發展中起到驅動作用的主要因素還是創新。智慧城市包括的兩大因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是智慧城市概念實體化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