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作為教學單位,它的智能化設計不同于一般的辦公樓及居民樓建筑,而是有其特殊的要求。其設計特色如下:
在教學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并同時促進高水平的師生互動,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的學習,從而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學校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職能信息管理的自動化,實現上下級部門之間更迅速便捷的溝通,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協調,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減員增效,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
在公共服務體系方面,要建立覆蓋學校教學、科研、生活等各個區域的寬帶高速網絡環境,提供面向全體師生的基本網絡服務和軟件服務;要在校園內建立合理的安防體系,為校區的教學、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一、管網系統
管網系統,主要是為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安防系統、有線電視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一卡通、信息發布系統等多類系統服務。其內容包括與整個弱電系統相關的弱電預埋管、預留孔洞、弱電豎井、橋架、管路施工等。
根據校園的點位分布和功能特點。室外管路主要選擇過路鋼管和PE管,結合梅花管使用。在不同的節點預留手井,用于擴容和日后維護。
二、綜合布線系統
布線系統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信息傳遞的媒介。它不僅將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同時還能夠連接樓宇自控、監控系統和通道控制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大樓的基本設施,校區的智能化建設是建立在綜合布線系統的基礎上的。
綜合布線系統由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和建筑群子系統構成。
三、計算機網絡系統
新校區的計算機網絡系統采用核心,匯聚,接入三層構架。
核心交換機采用兩臺數據中心級核心交換機,利用網絡虛擬化技術將兩臺設備虛擬化為一臺邏輯設備,提高網絡性能和網絡可靠性。
匯聚交換機采用企業級匯聚交換機,上行通過雙萬兆鏈路實現與核心間的互聯,下行通過千兆鏈路實現接入之間的千兆互聯。匯聚交換機必須支持并配置插卡式無線控制器,以便支持基于數字化校園平臺的無線接入管理需要。
接入交換機根據綜合布線情況采用具有網管功能和高級安全特性的48口或24口百兆交換機。
在中心機房配置外網防火墻一套,核心交換機2臺。在每個建筑樓的分中心配置匯聚交換機和接入交換機。網絡主干光纖從匯聚機房到各個分配線間采用室外12芯單模光纖,滿足網絡系統和智能化如監控、一卡通、信息發布等系統的傳輸。
四、機房工程
機房工程是指為確保計算機機房(也稱數據中心)的關鍵設備和裝置能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而設計配置的基礎工程,計算機機房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要為機房中的系統設備運營管理和數據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環境,還要為工作人員創造健康適宜的工作環境。
校區的機房建設是整個智能化的關鍵環節,是統籌管理的先決條件,是整個園區智能化的重要保障。
五、安防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數字對講系統是園區的必備系統,電子巡更系統,電子圍欄系統,紅外對射系統是園區的選備系統。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合理添減。視頻監控系統根據建筑物內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對建筑內的公共活動場所、通道以及重要部位進行實時、有效的視頻探測、視頻監視、圖像顯示、記錄與回放。根據校區的建筑分布和特點,在校園的出入口和主干道設置高清球機,在建筑樓的出入口設置高清槍機,在教室內設置高清半球,在通道,食堂,停車場區域設置高清槍機或半球。
所有攝像機采用高清網絡攝像機,根據傳輸距離的不同,使用網線或光纖傳輸,匯集在監控機房。后端使用集中存儲服務器進行記錄。配備管理平臺及電視墻,可以對任一單體攝像機進行參數配置,同時可以實現不同地點圖像的上墻操作。
在具體設計時,考慮到校園的人員特性(如結構復雜,流動性強),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可以有針對性的設置全景高點智能監控系統和全景視頻拼接系統。全景視頻拼接系統是一種利用多個固定攝像機的實時視頻流,實現多圖像的拼接融合,能有效地擴大監視范圍和視野。
在校區搭建全景視頻,解決了視角不足這一問題,有利于安保人員及時發現突發情況。
六、校園廣播系統
新校區的背景音樂及廣播系統不僅可為新校區提供一個舒適安逸的音樂環境,還可對指定區域進行業務廣播。
設計校園廣播系統可供平時校園業務、背景音樂、考試及教學類相關活動使用。前端揚聲器主要設置在餐廳、走道、教室等區域,緊急廣播啟動時屏蔽其音量調節功能,并進行緊急廣播。在室外合理位置,添置草坪音箱,輻射整個校區。
七、一卡通系統
一卡通管理系統的設計是以數據庫和非接觸式IC卡為核心,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輔助手段,將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新校區內的各項基本設施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一卡走遍新校區”,實現各類數據的統一性和規范性,提高新校區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其系統突出特點表現為:一庫、一網、一卡,實現多種功能。
八、有線電視系統
考慮到后期使用的方便性,本次校園有線電視系統設計分為傳統布線及IPTV布線兩套系統。
傳統布線按照860MHZ帶寬雙向鄰頻傳輸數字有線電視設計,采用光纖和同軸電纜混合網(HFC)組網。選用的設備與部件具有雙向性,其輸出阻抗及特性阻抗為75歐姆。主干線(分支分配器與分支分配器之間)路采用SYWV75-9線纜。從各分支器引至用戶終端盒的入戶采用SYWV75-5線纜。
IPTV采用UTPCAT5E布線,網絡接入到校園internet網。
九、多媒體教學系統
作為教學場所的教室,為了滿足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要求,就需將各種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集成于一體,形成一個功能齊全,操作方便的多媒體電化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是衡量教學數字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校園智能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媒體教學系統采用交互式智慧黑板。
十、多媒體會議系統
多媒體會議系統是一種讓身處異地的人們通過某種傳輸介質實現“實時、可視、交互”的多媒體通訊技術。它可以通過現有的各種電氣通訊傳輸媒體,將人物的靜態/動態圖像、語音、文字等多種信息分送到各個用戶的終端設備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戶可以共聚一處,通過圖形、聲音等多種方式交流信息,增加雙方對內容的理解能力。
十一、信息發布系統
根據校區的實際需求,為了更好的圖文并茂地宣傳并介紹的各類信息和服務內容。設計采用多媒體信息發布和觸摸屏查詢機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可以直觀的顯示各類多媒體信息,為到訪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平臺,同時也成為新校區的一個展示窗口。 軟件具有多場地重復使用的特點,使得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實現統一宣傳成為可能,并且大大避免了重復投資,實現了宣傳的一體化。
十二、校園微課系統
老師在微課、慕課創作室錄制的優秀視頻可方便上傳到視訊平臺,第一時間實現優秀微課資源的匯聚、共享;實時進行校內教研、教學評比活動,培養優秀教師;校園電視臺系統,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在微課、慕課創作室內老師可以錄制自己的教學知識點,進行創作,研究;平臺匯集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成為教師備課、學習教學經驗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