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有整整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00年,北上廣深等一些城市率先提出數字城市發展戰略。數字城市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起步和鋪墊,數字城市為后來的智慧城市建設探索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09 年,智慧城市概念興起。
2012年開始,全國掀起智慧城市建設熱潮。
目前,全國已經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由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引領,其中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智慧城市群最引人矚目。
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為什么能夠走在前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智慧城市的發展與經濟水平基本呈正比關系??v觀目前智慧城市發展較好的城市,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相對較弱。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蘇州、武漢、天津、南京、成都居于智慧城市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包括青島、重慶、寧波、鄭州、長沙、無錫、濟南、長春;第三梯隊包括貴陽、石家莊、廈門、福州、大連、沈陽、哈爾濱等。
北上廣深經濟基礎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觀念和創新也是重要因素。北上廣深國際化程度高,與外界的交流機會要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同時北上廣深信息發達、人才匯聚,無論是觀念還是創新,都比較超前。從而決定了北上廣深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引領地位。
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的全球視野
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落地實施,都注重實效,因此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
縱觀北上廣深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普遍具有前瞻性。
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2年3月,北京市發布《智慧北京行動綱要》。《綱要》提出“智慧北京”的發展目標:實施“智慧北京”八大行動計劃,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人口精準管理、交通智能監管、資源科學調配、安全切實保障的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伴隨市民一生的集成化、個性化、人性化的數字生活環境,基本普及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引領企業創新變革的新型企業運營模式,全面構建以市民需求為中心、高效運行的政府整合服務體系,形成信息化與城市經濟社會各方面深度融合的發展態勢,信息化整體發展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從“數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躍升。
2020年11月,北京市又發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征集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北京將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桿。
為加快推進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上海市2016年9月就出臺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
2021年1月,上海市發布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明確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要求,標志著上海正式吹響了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的集結號。
2018年7月,深圳市出臺《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圳將強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到2020年,實現“六個一”發展目標,即“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1年1月,深圳市又發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定下深圳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目標: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2016年,廣東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建成珠三角世界級智慧城市群,將廣州市建成廣東乃至全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樣本。《廣州市信息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把廣州定位為“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區”?!兑巹潯诽岢觯?020年,廣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8年,廣州實現了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建設。到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城市智慧化程度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從中可以看出,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的全球視野。
務實進取,注重智慧城市應用落地
北上廣深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者和引領者,一直注重智慧城市的實效和應用,因而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落地也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我們以廣州為例,2017年2月,廣州市政府發布加快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計劃到2020年,建成廣州市智慧政府、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項目。智慧政府方面,做到95%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智慧醫療方面,促進電子病歷等數據庫融合;智慧交通方面,促近核心區路況精細化監控;智慧城管方面,建立視頻資源管理云平臺。
2019年廣州陸續迎來了首個智慧地鐵車站、人臉支付、智能課堂等眾多應用案例。
2019年1月,升級改造完成的廣州交警智慧交通指揮中心正式啟用,該指揮中心創新提出“125”戰略構想,即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五張圖勤務運行機制,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科技,使得各個系統數據互融互通、智慧輔助作戰,清晰展現指揮調度、緝查布控、執法監管、事故預防、便民利警、信號設施、智慧路口七大應用場景,真正實現了精細化管理。
深圳提出將融合人工智能、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城市數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樞,推進業務一體化融合,實現全域感知、全網協同和全場景智慧,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
2019年深圳全國首創無感申報,即“秒報”模式,申請人全程不用見面審批,而且全城通辦。廣大市民通過智慧城市“i深圳”平臺,享受到更智慧、更便捷的生活。目前,“i深圳”已實現全市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掌上辦理,其中純線上“秒報、秒批、全流程網辦(零跑動)”實現500余項,為深圳市民辦事效率提升60%,人均辦事時間節省2小時。
市民在“i深圳”APP即可享受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服務,包括應屆畢業生接收、居住證簽注和申領、汽車搖號和競價、乘車碼等高頻服務。忘帶證件已不再成為深圳市民困擾的問題,在“i深圳”APP可以進行“碼上辦事”,實現了個人證件信息數字化流轉。
此外,“i深圳”大量服務也是以社區為單位展開的?!癷深圳”把社會生活、公共服務及社會管理落到細微之處,讓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辦事跑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智慧、便捷的服務。
北京以“一核一主一副”為智慧城市發展規劃,以一個主心,一個副中心發展智慧城市。2019年,北京以城市副中心為試點、以人為本、以宜居宜業為目標,圍繞市民生活、城市管理等方面展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初顯成果。
北京市提出,到2020年北京將成為互聯網創新中心、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全面建成光網城市,政企用戶寬帶接入能力達到千兆,百兆寬帶成為主流。4G實現全覆蓋,用戶突破2000萬;有線電視數字化及高清交互普及率達到90%;公共交通全面實現準點預報。北京智慧交通以“一個中心、三個平臺、八大應用系統”為框架,涵蓋171個子系統的智能交通管理體系。智慧公交方面,北京已經實現了“一碼通乘”。在公共服務方面,推動各領域公共服務與“北京通”深度對接,正式上線“北京通”APP,新增發放“北京通”卡1030萬張,累計發卡2297萬張。2020年,北京提出的這些目標,已基本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北上廣深等城市智慧城市支持技術和系統,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創造了中國科技抗疫的奇跡。雄辯地證明,智慧城市不是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的科技應用。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施,廣州深圳智慧城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019年2月,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國際視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綱要》提出,優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成智慧城市群,推進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和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數據端口,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臺,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智能感知網絡以及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空間信息服務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區。共同推動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增強通信企業服務能力,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未來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和規劃實施,讓廣州、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也讓廣州、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意義進一步提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廣州、深圳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以深圳為例,一直以來,深圳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先試先行,為全國乃至全球樹立了典范。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深圳從2015年開始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進入信息社會中級階段的城市,信息社會指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在“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中,深圳連續位居全國第一。
2019年8月,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指出: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具有諸多優勢,同時還具備明顯優于其他城市的技術創新優勢。目前在云計算、大數據領域有五朵最著名的“云”,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平安云,其中有三朵在深圳。
2020年11月,深圳市在第十屆巴塞羅那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CEWC)上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成為全球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該獎項主要表彰在新技術發展應用領域表現卓越,且賦能智慧城市發展的全球標桿城市。
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創辦于2011年,由聯合國人居署、世界經濟論壇、西班牙工業部、巴塞羅那市政府等組織支持,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注于城市和社會智慧化發展和轉型的智慧城市主題展會,也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風向標,被業內稱為智慧城市行業領域的“奧斯卡”,在全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將成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把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數據中心放在深圳,必將推動深圳智慧城市邁向更高臺階,并將催生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
以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為契機,廣州、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將邁上新的臺階,并形成“雙雄”效應。
結束語
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北上廣深智慧城市建設,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落地實施,都彰顯出不一樣的全球視野。他們的探索和實踐,將極大地豐富中國乃至全球智慧城市發展和應用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