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是上海于變局中開新局,從戰略高度來謀定發展路徑、不斷增創競爭新優勢的一步重要棋局,也是關鍵時期的關鍵一躍,為后疫情時期按下了智慧城市和數字化城市治理能力建設的“快進鍵”。數字化轉型并不是簡單的信息化、智能化,而是一種順應發展大勢的時代變革,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中的核心要素。
城市數字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之上,以讓人民享受到數字化城市所帶來的豐厚碩果。離開人民談數字化建設,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數字化建設,將民生保障網織密織嚴織實,從而提升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民生獲得感和滿足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上海通過“一網統管+精準救助”將民政、人社、殘聯、房管、衛健、司法等14個條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數據資源匯成“大民生數據池”,依托智能分析和精算模型,將關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人,城市數字化讓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智慧”因子正變得無處不在。數字化建設能讓城市變得越來越“聰明”,每個人都可以在數字化轉型中被關照、被善待,并享受到應有的權利。
數字化城市讓民生在“普惠”的基礎上實現更精準更高效的觸達,讓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民體會到數字化生活所帶來的安全、智能和便捷。數字城市打破“信息孤島”、數字智慧實現“刮骨療毒”,數字信息觸達“民生末梢”,通過數字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和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智慧“惠民”正詮釋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城市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新風向標,只有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以民生為重,讓廣大群眾能在吃穿住行等細微之處,享受到
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才能擦亮城市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