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指利用指紋、人臉、虹膜、靜脈和聲紋等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征以及行為特征,通過生物傳感器采集數據,利用計算機、光學及聲學分析等科技手段對個體身份進行鑒定的識別技術。
一、行業主要技術概述
二、市場規模
中國生物識別市場雖然起步晚于西方發達國家,但在政府支持、智能終端設備以及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下,中國生物識別行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快增長。中國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2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2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6%。預計2021年將達326億元,未來前景可期。
三、我國生物識別技術發展概況
國內市場方面,國外公司提供核心技術的產品在我國生物識別市場仍然占據一定比例,但是我國部分自主產品已經可以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抗衡,且部分企業已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中國指紋識別的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79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11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1%。
全面屏智能手機出貨量的不斷擴增以及市場滲透率的逐步提高,為未來國內屏下指紋識別市場帶來巨大需求,國內指紋識別市場將保持19.5%的增長率,市場規模2021年可達到152億元。
隨著國內企業及個人對信息安全的不斷重視,安全性更高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隨之發展,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開發豐富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產品相繼出現,給生物識別技術安全應用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多模態混合識別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33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6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4.1%。預計未來中國的多模態混合生物識別市場將以26.1%的年均復合增速加速發展,到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億元。
四、行業前景預測
(1)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應用興起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逐漸成熟,由于其非接觸的特性能夠避免使用者與機器的肢體接觸,具有高效且衛生的特性,在全球市場中的應用逐漸興起。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非接觸式生物識別產品有望進一步獲得更大程度的推廣。
(2)國家產業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生物識別行業創新研發,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提高我國生物識別市場的發展速度、促進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于企業的規模化發展。
(3)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帶來市場增量
新基建承載著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基礎物聯網網絡等重大任務。隨著國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加速。新基建的發展也將推動以混合生物識別技術為主的出入口管理設備以及數字化身份核驗方案在園區、社區、工地等場景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進而加速出入口管理與生物識別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的深度融合。泛出入口數字新基建將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平臺化的特征,從而也將為智慧出入口管理及智慧身份核驗場景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帶來新的業務需求及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