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智能化行業,歷經三十多年,第一代弱電人,從青年到老年,十個里有八個是抽煙的,九個是喝酒的,各個都是穿夾克衫的。他們平常聚在一起,還是老習慣,用熱水瓶泡茶,然后開始談,“我們那時候怎么樣”,“我們那時候不這么樣”等等憶苦思甜的話題。在他們深邃的眼神和偶爾緊皺的眉宇間,總能看到弱電智能人的昵稱——“弱智”,也許是因為老了。
弱電行業一路走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公司50余萬家,從業人員保守統計1000萬人,激進點估算大概有2000萬人,相當于一個國家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細說(戲說)一下弱電人的那些年、那點事兒。

弱電行業發展基本可以分成這樣四個階段。
拓荒期
故事的起源大概發生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與中國絕大多數行業一樣,也是風從西邊來,隨著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廈于1984年在美國哈特福特市建成,對智能化的理解還很懵懂的第一批弱電人已經聞到了商機,開始代理國外的產品,其中的風云人物當屬華為的任正非。那會兒,一些對弱電智能化技術一知半解的人,開始成立公司,反正這些挺高科技的東西大家都不懂,稀里糊涂的很容易掙到錢,一個500萬的項目,利潤往往占一大半。那個時期,弱電系統里的綜合布線打模塊,都是技術工種的活兒,更不要說是交換機與路由器調試了。接工程,沒有50%的利潤,那是不做的,反正就一個字兒,“牛”!
小編給弱電行業的拓荒期寫了首自我感覺挺高雅的詩:
弱電行業詩歌鑒賞1
設備是進口的,
生意是上門的,
集成靠接線的,
驗收是糊涂的,
喝酒就回款了。
成長期
如果說拓荒期是弱電人的黃金十年,那成長期可以說是爆炸式發展了,當本山大叔聲情并茂的演繹著“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候,弱電人也迎來了智能建筑的春天。
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大量弱電智能化項目開始涌現,數以百萬計的人如潮水般地進入了這個行業,他們有的來自機電領域,有的來自軟件領域;有的來自代理公司,有的來自原廠廠家;有的來自裝修行業,有的來自建筑行業;還有更多的來自五花八門、五湖四海……
在這個階段,有三類人如魚得水:
一是有關系的人,輕輕松松拿到項目;
二是有技術的人,不管是真技術還是假技術,靠著時髦的新概念,既有項目做,又拿高利潤;
三是“92派”下海的那些文化人,懂管理、懂經營。文化人干弱電,標書做得好,活也干得漂亮。
正所謂“弱電江湖風起云涌,各路豪杰紛紛稱雄”。
當然,這個階段,除了豪杰們的“紛紛”,還有好幾個“紛紛”:
● 一批資質紛紛出現,信息產業部、住建部都想搶占高地,于是有了系統集成資質、建筑智能化資質;
● 一批行業協會紛紛成立,全國各級大大小小涌現了幾百家協會,現在干得比較好的當屬黃久松帶領的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
● 一批設計院紛紛成立智能化專項設計部門,現在干的不錯的是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 一批公司紛紛成立,有叫科技的,有叫智能的,也有叫工程技術的……
小編也給這個時期的弱電行業也寫了首詩:
弱電行業詩歌鑒賞2
改革春風吹滿地,
弱電行業真爭氣,
各路英雄來相會,
吃香喝辣都有份。
這個成長期,可不一般,行業從小到大,成為一個萬億級市場,既有增量又有存量,既有建設又有運維,還冒出一批的上市公司與先富起來的人。至于社會價值就更不用說了,無建筑不智能,無信息不集成。行業展覽也興起了,開了四屆的中國智能建筑展覽會,據說是達到了國際水平的。
迷茫期
有成長就一定有瓶頸,瓶頸就是一個坎兒,如果長時期不能跨過去,就會出現迷茫的狀態。
弱電行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進入了中年危機。中年人的生活就是一地雞毛,一個字兒,“亂”;步入中年的弱電智能化行業也是群魔亂舞、以假亂真、一團亂麻,以至于兵荒馬亂。
行業內雙甲企業多如牛毛,他們先把一線城市搞亂,再揮師南下,殺向二線,等把二線也搞亂后,再殺向三線、四線、五線。總之,有工程的地方,就有弱電人,有弱電人出沒的地方,就不智能了。揮師南下的部隊有的是親力親為,有的是租船出海,有的是收編整合……
一些公司也快速裂變,一家成為10家,10家又衍生出50家。以前叫張經理、王經理、李經理的技術經理、項目經理、銷售經理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張總、王總、李總。弱電行業變的越來越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來摻和一把。
在這個階段,弱電行業掙錢全靠渾水摸魚:標書是復制的,團隊是民工的,設備是賒賬的,中標是低價的……
針對這個階段的弱電行業,小編也心情沉重的賦詩一首:
弱電行業詩歌鑒賞3
工程越干越少了,
業主越學越精了,
價格越做越低了,
收款越來越難了,
人心越帶越散了,
前景越看越慘了。
弱電行業生病了,病得還不輕。弱電人都在問自己,還干不干,應該怎么干?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迷茫。
弱電人得找到自己的路,讓迷茫期里不迷航!
轉型期
出門不用帶錢包了,公交小偷也都下崗了,開車不用看地圖了,房子也都快聯網了……
這些生活中翻天覆地的變化,代表著以云大物、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技術疊加的時代已經來臨。新技術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嗎?新的商業模式會出現新的市場格局嗎?在新的市場格局來臨前,如何華麗轉身,彎道甚至換道超車……
行業已經進入變革期,不能總是走老路,老路走著走著,就會無路可走。
與其被動,不如主動;與其守舊,不如轉型。
如何轉型?
一是為趨勢轉型。為什么那些連鎖酒店的生意與贏利能力遠超過獨立經營的普通酒店,為什么小物流公司都紛紛成為四通一達的加盟商?如果弱電行業能有成熟先進的技術資源、業務資源、產品資源、金融資源等可以直接嫁接應用,作為三四五線城市的中小型集成商、工程商、設備經銷商的日子會不會好過一點。
二是為抱團轉型。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消費互聯網大局已定,作為互聯網下半場風口的產業互聯網會不會在未來獨領風騷,以產業平臺的形態出現在各行各業。未來是平臺經濟,平臺整合各種資源,又賦能平臺里的各類合作伙伴,形成共生、共贏、共榮的局面。
三是為幸福轉型。在弱電行業,有沒有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不用備貨,不用門店,無需資金,沒有應收款。依靠自身對行業的理解、認識與經驗,依靠自身的資源、人脈與專業。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掙自己喜歡的、輕松的錢,并能擁抱新趨勢、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方法、結交新朋友。
弱電智能人,從來就不是弱智者,有一批行業人一直在探索、在發現。他們在黎明前起航,當太陽升起時,他們已經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可復制的模式,并在諸多城市實踐成功。他們是全球首家互聯網+智能建筑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河姆渡。他們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經成為年交易量百億級的平臺,獲得幾十家銀行與金融機構的百億資金的授信,是商務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認可的電子商務先進與示范企業,也是中國產業電商聯盟的主席單位。
目前河姆渡在全國范圍開展城市合伙人、經營合伙人、商品合伙人、服務合伙人與戰略合伙人的業務。其中城市合伙人面向三四五線城市,以獨家授權的形式,已與一大批加盟商展開合作,形成資源整合,平臺賦能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