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平安中國”之后,雪亮工程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社會治安和推動安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就目前而言,雪亮工程在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期農村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建設也漸入尾聲。
但在完成農村地區“互聯網+社會治理”之后,雪亮工程也逐漸出現在各大城市的綜合管理之中。那么,在現代都市的城市綜合治理建設環節當中,“雪亮工程”又將如何體現其價值所在,以及構建更強大的城市安防網絡呢?
黨和中央多項政策措施吹響“雪亮工程”建設集結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設以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就一直備受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保障國家安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法治化、社會化、信息化水平”。
“雪亮工程”建設是新形勢下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
公共安全的重大戰略,也是建設平安中國、平安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打通了基層社會治理、城鄉社區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照亮了千家萬戶的平安。而作為中央政法委牽頭建設的重大項目,“雪亮工程”最終落腳點應該是保障公共安全穩定、服務社會綜合治理。
總結來看,建設以來雪亮工程主要經歷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以“補點、聯網、共享”為主,簡單的說就是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四全”目標;第二階段則更側重于應用,這里所說的應用一方面是為應急、教育、醫療等行業提供視頻資源的支撐,另一方面是基于第一階段的建設成果和海量數據資源的積累去反哺社會綜合治理,這也是當前雪亮工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安防企業借力 “雪亮工程”建設“東風”在社會綜治領域積極探索
縱觀雪亮工程發展歷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雪亮工程就從初期的“試點建設”演變成了目前“多點開花”的局面,也從社會治安防控上升到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
在“雪亮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不少安防廠商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深度理解、剖析中央層面對“雪亮工程”建設的既定目標和任務部署,在參與建設過程中,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深度圍繞人員、車輛等各類要素,形成了一套集“采集-聯網-存儲-解析-應用”全環節的“雪亮工程”解決方案,并在業內獲得了無數好評。
新時代背景下“雪亮工程”建設機遇與挑戰并行
隨著“雪亮工程”建設進入第二階段,視頻監控建設應用也不斷深入,隨之而來的技術人才缺口大、數據應用不深入、聯網共享不規范、數據安全無保障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另外,在提升社會綜合治理對治安防控、人口服務、矛盾糾紛處理等方面的工作機制尚不完善,“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針對不同地區的需求和發展特點,“雪亮工程”的建設內容要應當有所側重不同。對于欠發達地區,還是應以第一階段的“補點擴面、提高覆蓋率、加強聯網”為主要目標;對于發達地區,應將加大視頻結構化描述、數據挖掘、人像比對、車牌識別、智能預警等現代技術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中的集成應用力度,提高視頻圖像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上升為首要任務;對于標桿建設地區,應積極探索技術與體制機制創新,依托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以“雪亮工程”建設契機帶動政府橫向部門間的“數據大整合、大聯網、大共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可以展望,未來“雪亮工程”的建設重心將會放在城鎮的基層信息采集中,形成雪亮工程-城市綜治管理體系,并與智慧城市深度融合,AI企業應發揮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設計的優勢,因地制宜,為數據采集、數據融合、數據使能提供支撐。
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雪亮工程”如何實現智能化、現代化升級,如何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實現社會穩定,則是接下來的建設應用中仍需思考的主要問題。了解更多有關于
弱電安防相關的內容,可以注冊成為河姆渡b2b平臺會員,了解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