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實施需要創造一定的環境和條件,尤其是體系結構必須具備以下關鍵特征。一是要求系統必須智能化、自主化,自動處理平臺能夠在減少人工勞動的前提下智能響應要求。因此,云系統應該嵌入自動化技術。其次,云系統在面對變化信號或需求信號時應該是敏捷的,因此對云計算架構有一定的敏捷需求。與此同時,云計算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服務水平和增長率的快速變化,嵌入式集群和虛擬化技術可以應對這些變化。
科學進步的發展傾向于半自動化操作,實現了出廠即用或簡易安裝使用。基本上計算資源的可用狀態也發生轉變,逐漸向自動化部署。對云資源進行自動化部署指的是基于腳本調節的基礎上實現不同廠商對于設備工具的自動配置,用以減少人機交互比例、提高應變效率,避免超負荷人工操作等現象的發生,最終推進智能部署進程。自動化部署主要指的是通過自動安裝與部署來實現計算資源由原始狀態變成可用狀態。其于與計算中表現為能夠劃分、部署與安裝虛擬資源池中的資源為能夠給用戶提供各類應用于服務的過程,包括了存儲、網絡、軟件以及硬件等。
系統資源的部署步驟較多,自動化部署主要是利用腳本調用來自動配置、部署與配置各個廠商設備管理工具,保證在實際調用環節能夠采取靜默的方式來實現,避免了繁雜的人際交互,讓部署過程不再依賴人工操作。除此之外,數據模型與工作流引擎是自動化部署管理工具的重要部分,不容小覷。一般情況下,對于數據模型的管理就是將具體的軟硬件定義在數據模型當中即可;而工作流引擎指的是觸發、調用工作流,以提高智能化部署為目的,善于將不同的腳本流程在較為集中與重復使用率高的工作流數據庫當中應用,有利于減輕服務器工作量。
云計算平臺的體系結構由用戶界面、服務目錄、管理系統、部署工具、監控和服務器集群組成:
(1)用戶界面。主要用于云用戶傳遞信息,是雙方互動的界面。
(2)服務目錄。顧名思義是提供用戶選擇的列表。
(3)管理系統。指的是主要對應用價值較高的資源進行管理。
(4)部署工具。能夠根據用戶請求對資源進行有效地部署與匹配。
(5)監控。主要對云系統上的資源進行管理與控制并制定措施。
(6)服務器集群。服務器集群包括虛擬服務器與物理服務器,隸屬管理系統。
云系統上的資源數據十分龐大,同時資源信息更新速度快,想要精準、可靠的動態信息需要有效途徑確保信息的快捷性。而云系統能夠為動態信息進行有效部署,同時兼備資源監控功能,有利于對資源的負載、使用情況進行管理。其次,資源監控作為資源管理的“血液”,對整體系統性能起關鍵作用,一旦系統資源監管不到位,信息缺乏可靠性那么其他子系統引用了錯誤的信息,必然對系統資源的分配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貫徹落實資源監控工作刻不容緩。
資源監控過程中,只要在各個
云服務器上部署Agent代理程序便可進行配置與監管活動,比如通過一個監視服務器連接各個云資源服務器,然后以周期為單位將資源的使用情況發送至數據庫,由監視服務器綜合數據庫有效信息對所有資源進行分析,評估資源的可用性,最大限度提高資源信息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