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都在提“智慧城市”,但歐美國家和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還是存在不少差異。那么,中西方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有哪些不同?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同呢?
2014年,歐盟發布《歐盟智能城市地圖》,該報告提到,
智慧城市發展的六大特征分別是:智慧治理(Smart Governance)、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智慧出行(Smart Mobility)、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智慧公眾(Smart People)和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其中,智慧出行和智慧環境是最受歐洲國家的重視。
△歐盟智慧城市數量在六個特征上數量分布呈現
而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則更多地從城市安全與秩序、民生應用等方面考慮。雖然在建設的重點上,中國和歐美體現出了些許的差異,但造成這些差異背后的原因,卻十分復雜。
首先,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是在發展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展開的。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秘書長路宏峰告訴億歐智慧城市,國內經濟發展的理念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正在全面擁抱數字經濟,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都被納入基礎設施的范疇。
另外,從經濟發展的動力上看,信息化和城鎮化是重要的推動力,“這’兩化’的交匯點,就是智慧城市?!甭泛攴逭f:“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設,在中國可以看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落實數字經濟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倍鴼W盟建設智慧城市,更多地是從提升城市生活、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與國家經濟發展并不存在強相關。
其次,人口規模的不同,也決定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優先考慮目標的不同。2018年,中國人口達億;而整個歐盟28個國家人數僅億。中國面臨的人口壓力,是歐盟國家的將近3倍。
此外,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率迅速攀升,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城市出現。這樣的高速變化,給城市的治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因此,中國的智慧城市更注重效率。中國的智慧安防產業蓬勃發展,能夠讓公安干警迅速掌握案情;智慧交通的目的是減少擁堵、提升出行效率;讓市民能夠“刷臉辦事”,“最多只跑一次”……這些都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重視效率的表現。
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智慧城市,但同時也需要警惕“過熱”帶來的不理性。掌握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行業相關的內容,是我們發展必備的技能。如果您有興趣提升自己,了解更多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相關的內容,與行業內大佬相互交流學習,一定不能錯過“大智學院”。
大智學院是針對智能建筑行業的高潛人才、青年精英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由線下堂訓和行動學習、線上讀書分享會等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為培養行業內的高潛人才創辦的加速成長營,幫助青年精英快速成長。期待您的加入。
您可能感興趣
詳解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之間的關系 http://m.lmdfj.com/special/201906201424140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