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感支付是什么?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顯著增加,機動車突破3.1億、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17億、私家車1.7億。“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在大城市高峰時段,這樣的說法不再是調侃,而是現實。
據行業專家預測,
智慧停車對停車場的管理系統改造升級和停車場增建及產業模式創新,將帶來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而且,除去市場需求自身推動外,國家層面也連續出臺了多部對智慧停車行業的扶持政策。
2015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將停車產業化納入國家層面,推動停車智能化、信息化。而“無感支付”就是停車產業智能化、信息化的關鍵前提。
無感支付是什么?
所謂的“無感支付”,其實是借助物品某一種獨一無二的特征,綁定相關的支付工具,然后通過生物識別或者圖像掃描等方式來識別,從而完成支付的支付方式。
“無感支付”在交通領域應用廣泛,目前,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區開始逐步開展高速無感支付試點,越來越多的停車場也運用了“無感支付”系統完成車輛繳費。雖然現在“無感支付”開始應用在日常生活,但是人們似乎還存在許多誤解,很多人認為的“無感支付”可以實現高速不需要停車,直接識別車牌就可以直接通過,但是其實“無感支付”跟不停車同行的“無感支付”在現有的高速收費體系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和體驗。
“無感支付”在交通領域,主要有兩種運用,一種在停車場,一種在高速收費站。先來說說第一種,停車場場景應用的“無感支付”,其實還是需要停車,等待車牌識別放閘。這個過程中,車主要實現無感支付,還是需要在手機上將車牌錄入軟件,通過軟件平臺來登記車輛停放信息,只是不需要再插入卡片,并用手機代替刷卡機。
此外要完全實現無感支付,還需要開啟小額免密,否則還是需要在出場通過手動付款,這里的無感支付其實很大程度上接近網上說的靠自動識別號牌就能扣費的“無感支付”了。
再來說第二種,運用在高速收費站的“無感支付”,其實是需要駕駛員在駛入高速時在收費站取通行卡,駛離高速時向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出示通行卡,收費人員根據車牌號碼綁定的賬號進行扣費,這里所講的無感支付,其實可以說是線上支付,不需要現金。
智慧停車萬億市場群雄并起
2017年6月,上海虹橋機場停車場成為國內首個啟用無感支付的智慧停車場。此后,上海浦東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停車場等陸續開通智慧停車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微信、支付寶、中國銀聯、民生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巨頭、支付機構均已紛紛通過與智慧停車企業合作、入股等形式,涉足停車場無感支付,搶灘萬億智慧停車市場。
不難發現,在未來幾年,無感支付的發展會不斷刷新我們對支付的認知,甚至成為一種主流支付方式。
據統計,今年春運前夕,廣東省累計開通了無感支付(掃碼付+車牌付)車道約2200條,基本實現全省收費站級全覆蓋,將助力今年廣東高速春運。
在深圳,無感停車已經實現覆蓋1500個停車場,以及車檢站、加油站、洗車店等微信無感支付場景。在深圳交警平臺上也新增了微信無感支付功能,車主簽約一次即可在深圳微信無感支付場景通用,獲取便捷停車體驗。
如今的深圳,是停車產業發展前沿城市。為支持推動深圳市智慧停車產業的市場引導力,2019年5月4日-6日,由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福田區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停車技術企業行業協會共同主辦“2019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展會旨在構建智慧靜態交通生態圈為主題,幫助國內停車技術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為廣大企業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廣泛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