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1956年夏季,距今已有62年歷史。經過漫漫時間的沉淀,科技大潮的洶涌澎湃,人類的生活早已與其綁上深深的聯系,智能家居、汽車、工廠,不斷涌現,我們正在享受智能化帶來的種種便利。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三體智能革命》曾預測,智能化將是繼信息化之后,又一次攪動中國乃至世界的浪潮。這一浪潮的目標,就是讓機器、組織、公司乃至身邊的一切事物擁有與人接近的智能。改變世界的,必將是智能科技與智能系統,即將跨入的,將是一個嶄新的智能社會。
智能化時代的建筑施工
隨著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的發展,信息化、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對建筑智能化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入。
在國家和行業的大力推廣下,預制建筑正在蓬勃發展。但是,當前與行業相關的監管機制,技術體系和配套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一系列管理和關鍵技術問題,如預制建筑行業企業管理系統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孤島缺乏有效的項目協同管理,施工過程中缺乏實時可追溯管理系統,無法實現實時可視化管理,制約了預制建筑產業鏈的進一步發展。
針對預制建筑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問題, 8月18日,在2018年第二屆國際交通工程和運輸系統會議上,來自深圳大學的李政道副教授便提出了基于物聯網和BIM技術開發預制建筑信息管理平臺的思路。此傳輸項目研究側重于物聯網建筑技術,BIM輕量化模型技術,基于北斗和GPS導航系統的實時監控和可視化,技術信息交換基于PBIM架構數據。
預制建筑-農村小洋樓
該平臺將實現預制建筑構件的設計,生產,運輸和安裝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提高各方協調管理效率,實現信息共享,提供信息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實現質量,計劃,成本,安全控制和整個過程的可追溯性。
建筑行業與智能化的結合,是時代發展需求的產物,是高科技精靈與現代建筑的巧妙集成,它已成為綜合經濟國力的具體表征,并將以龍頭產業的面貌進入21世紀。
創意+科技:擁有智慧的高速公路
一條公路,能給電動車充電,能利用白天吸收的太陽能自動發光照明夜晚道路,甚至還能自動檢測事故地點,自動幫你呼叫救護車……當公路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一切不可能都將成為現實。
事實上全球已經有類似數條智能公路在運行,如瑞典的歐洲E4公路,日本智能公路,英國智能高速公路,美國駛萬達公路。智能公路在國外發展已久,在交通安全、治堵、環保方面發揮著作用。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車聯網、車路協同、電子支付、智能駕駛以及眾籌、眾包等互聯網思維的快速發展,也為智能化公路帶來全新的思路。
“不難看出,智能化的道路已經是未來道路設計的發展方向之一。”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符鋅砂教授在向參會者講解自上而下的智能高速公路設計以及四大核心業務的設計和實施時如此說道,“這種公路一旦實現,將有可能把城市中的交通阻塞減少一半、可以減少事故31%~85%。對緩解我國目前擁擠的城市交通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借鑒智能新技術提供的可能性,智能公路已經在節省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未來,智能公路將引導或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構造“以人為本”的現代化交通,真正實現智能交通。
來源: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