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CEO華建剛在第四屆智能建筑節上談智能建筑行業的新模式
行業活動2019年06月10日
2019年6月6日, 在福建省、市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的指導下,由河姆渡主辦的第四屆(2019)中國智能建筑節在榕城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本次盛會以“新生態·筑未來”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領導、產業領袖、行業專家、學術大咖、企業領導、百強業主、跨界精英等5000余名嘉賓。
河姆渡CEO華建剛在本屆智能建筑節上,發表了主題演講,探討了智能建筑行業的9種新模式,引起了與會各界代表的強烈共鳴。
(以下內容根據講話錄音整理而成)
各位尊敬的領導、專家,各位朋友,親愛的伙伴們,大家下午好!
我是河姆渡CEO華建剛。
感謝朋友們在百忙之中,從全國各地來到美麗的福州,參加第四屆中國智能建筑節。
河姆渡是一家立足智能建筑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公司,這是我們企業的定位。這里有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產業互聯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業互聯網就開始成為一個熱詞,大家都在說、也都在摸索。互聯網的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上游連接著工業互聯網,連接著工業4.0的先進制造企業;產業互聯網的下游連接著新商貿,新商貿賦能新零售。
這幾年,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定義,各有各的說法。比較標準的說法是,產業互聯網以傳統產業為載體,以互聯網思維為底層架構,以智能技術為生產要素,以共享經濟為頂層設計的產業存續與價值交互的模式,稱之為產業互聯網。中國產業基礎比較雄厚但效率一般,這就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產業互聯網的核心是產業,而不是互聯網。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僅僅需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更需要通過順應趨勢、開放變革、彼此賦能,與更多的外部資源連接與融合。
所以,傳統產業里的從業者才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主角,同時,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以更開放的態度去擁抱變化。
第二個關鍵詞是智能建筑
剛才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的黃久松會長,對智能建筑提出了新的定義、新的要求。做產業互聯網一定繞不開建筑行業,因為這個行業足夠大,中國建筑行業的規模是世界第一,而智能建筑是龐大的建筑行業中最有科技屬性與創新思維的產業。建筑與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更是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早上從建筑出發,途中又經過幾個不同形態的建筑,晚上還要回到建筑中。
建筑業是一個極富科技能力、創新能力的行業。自古以來,建筑都是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最密集的載體之一。在當前這個日新月異的智能與智慧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智能建筑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無數棟智能建筑匯聚成智慧城市,而組成建筑的每一個小單元都應用著智能家居。
今天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多數都來自智能建筑行業,我們的明天大有可為,市場空間無比廣闊。
第三個關鍵詞是河姆渡
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是中華民族建筑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的家鄉。一萬年前,河姆渡的先人建造了第一棟桿欄式建筑,這是凝聚著遠古人類智慧的建筑,開創了最早的中華建筑文明。一萬年后,當我們開始探索建筑與互聯網融合模式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創造奇跡的名字——河姆渡。
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河姆渡的“河”有三點水,“姆”有兩點水,“渡”有四點水,加起來就是九點水。九是數字之尊,水是文明之源、生命之源、財富之源。所以,我們河姆渡是水做的,9點水是河姆渡的超級符號。
今天我就圍繞河姆渡的九點水,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我們正在嘗試的9種新模式,我的演講主題就是《因水而生,探索智能建筑行業的新模式》。
第一點:平臺驅動,打造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新體系
這幾年,“平臺”兩個字,上至政府部門,下至各界企業,大家都談得非常多。未來平臺經濟,一定會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主流經濟。平臺經濟也是未來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平臺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為各方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等基礎設施。互聯網平臺經濟中,平臺方、需求方、供應方共同構成了網狀的結構化協作。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所有企業通過平臺,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互相合作,形成網狀的合作關系。我們把這種合作關系簡稱為“平臺驅動”。
平臺就像一桌菜,街坊鄰居分別把自己家里做得最好吃的一道菜,拿出來組成一桌菜,然后大家一起分享這餐美食佳肴。這就是平臺,把自己最好的與他人最好的,組成最棒的,然后人人得到分享?;ヂ摼W平臺,就是在一桌菜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技術驅動的元素。
河姆渡的企業定位就是做平臺,既為上游服務也為下游服務,既為企業服務也為個人服務,既有交易也有像金融這樣的服務。平臺的核心就是開放、共享、共贏,我們也一直強調利他思維。今年河姆渡在上海獲得了“經濟貢獻特別獎”,作為一家成立僅三年多的企業,能夠獲此殊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上海政府近年特別重視平臺建設,也在努力打造以產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平臺經濟,而河姆渡作為平臺經濟的表率,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
河姆渡在平臺化工作推進中,最主要一項就是合伙人模式。我們把合伙人分為上游與下游。上游主要是商品合伙人與服務合伙人。下游主要是城市合伙人與經營合伙人。
接下來,我講一講河姆渡的合伙人模式與平臺經濟的核心關聯。
這張圖上的“平臺”代表河姆渡?!∥覀兊纳嫌斡猩唐泛匣锶撕头蘸匣锶?。
商品合伙人:平臺上游有各類合作的商品供應商,既有廠商、又有經銷商,我們幫助他們對接所有增量的、散狀的、戰略的業務?;ヂ摼W模式是跨時空的,可以覆蓋到很多傳統渠道無法覆蓋到的領域。
服務合伙人:平臺上游還有大量的服務合伙人,包括智能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里面的咨詢設計、安裝施工、運維調試人員。平臺幫助服務合伙人對接屬地化的、專業的、靠譜的業務,實現技術變現、能力變現的目的。
我們的下游有城市合伙人和經營合伙人。
城市合伙人全權代表河姆渡,在所屬區域開展業務合作。常規的經銷商、代理商模式,合作伙伴的精力需要分散在業務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每個環節中的;而城市合伙人的模式是“三流+一流=四流變一流”,其中業務流、資金流、物流都是由平臺和上游企業聯合完成的,城市合伙人僅需專注于信息流,也就是各類業務信息的導入。這種模式,使得合作更簡單、更專業。
經營合伙人是河姆渡部分業務的代表。經營合伙人的模式特點是“前臺、中臺、后臺,三臺變一臺”,后臺在平臺的協調對接下,由各類上游的合伙人支撐,中臺的功能由平臺支撐,經營合伙人專注于前臺的運營,這樣的合作更聚焦、更融合。
這就是河姆渡正在推行的合伙人模式,通過平臺的頂層設計與技術驅動,通過高質量的連接,對原來行業內的生產關系進行局部優化,重新塑造新的角色關系與定位,重新優化組合,讓商業更簡單、更專業、更具能力。
對平臺而言,連接比擁有更重要。平臺的連接,表面看是互聯網的屬性與能力,實際上是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帶來的產業升級。
當更多伙伴都通過平臺高質量連接時,我們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就提升了;當行業內有更多的平臺時,行業的整體能力就提高了;當我們的國家平臺經濟全面發展時,國家的綜合實力,一定會得到跨越式的進步。
第二點、數字驅動,建設全域化、全程化的營銷合作新模式。
智能建筑行業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產業,而大量的科創型企業往往是中小企業,另外還有許多海外企業想進入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場,他們都缺乏進入智能建筑行業的經驗與能力。以致于中小型科創企業,得不到市場機會與發展空間;海外的好產品、好技術,也只能在行業的邊緣徘徊。
而各類項目投資方、建設方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提出的新需求、新功能、新理念,迫切需要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科技來支撐,才能真正提升建筑的智能化價值與體驗。
目前的情況,優質產品與精準需求之間的對接,存在著諸多不足,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瓶頸,河姆渡營銷顧問服務應運而生。
作為一個產業互聯網平臺,我們通過數字驅動,提供全域式營銷服務,實現全域營銷,精準對接,項目落地,戰略賦能。
河姆渡營銷顧問服務是通過大數據驅動,整個智能建筑行業大約有1000萬從業者,在河姆渡平臺的數據庫里面,有200多萬個從業者的數據。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和匹配,實現供需雙方優質資源的精準對接。同時,利用平臺的綜合能力對雙方賦能:
一方面平臺讓更多優秀的產品服務于智能建筑行業,提升建筑的價值;
另一方面,平臺服務中小型科創企業,促進中國經濟與科技企業的活力。平臺服務海外企業,促進了全球技術與中國需求的融合。
這是一件很有行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事情。
第三點, 擁抱變化,探索六方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新局面
在智能建筑行業有這樣一些角色,廠家、經銷商、集成商/工程商、業主還有政府的各級管理部門。在傳統合作模式中,這五類角色組成的價值鏈是單向、線性的,存在三類問題:第一,效率相對低下;第二,獲客能力不強、市場空間有限;第三,價值鏈接近末端時,服務能力較弱。
當平臺作為一個新物種出現在行業中時,如何與傳統的五類角色一起形成行業生態、共同發展,這也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課題。
一般廠商對待平臺這樣的新物種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情況是全面擁抱平臺,這就需要考慮傳統渠道與平臺之間的平衡問題;
另一種情況,對平臺持觀望態度,這就會有可能失去新的市場機會。
有沒有可能有這樣一種模式,既考慮到廠商傳統渠道的平衡,又可以幫助上游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帶動增量市場。
我們經過幾年的摸索,提出了一種新的六方合作模式。
我們的集成商/工程商客戶在河姆渡平臺下訂單;平臺在廠商支持下,向經過廠商授權的屬地經銷商/代理商推送訂單;經銷商/代理商按照廠家的規定要求,提供屬地化的產品與服務。
這種合作模式使效率低下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很多合作伙伴都滿意,從而真正實現“六方共贏,生態協同”:
廠商的市場規則得到了有效保障;
經銷商/代理商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集成商/工程商的效率與權益得到提升,實現了項目屬地化經營;
業主項目建設的質量有了保障;
政府對行業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去年,河姆渡開始推行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也消除了行業中的一些伙伴對我們的誤會。
其實,創新無處不在,它未必是狂風暴雨,也并不神秘。更容易被接受的創新往往是司空見慣的元素的重新組合。
河姆渡打造的這種“六方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新局面,就是將是產業內原有元素通過高效與高質量連接后的優化組合與強強合作,為各類有價值的企業,帶來更高效率與更多的機會,也提升了行業從業者的職業幸福指數。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今天的對手,可能變成明天的伙伴;今天的創新,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
第四點、頭部融合,強強聯手,打造俱樂部模式的新商貿
阿里打造的“新零售”是面向消費端的商業模式,產業互聯網的“新商貿”是面向企業端的商業模式。
新商貿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以共享經濟為頂層設計,線上線下一體化,聚集最合適的資源,分工明確,多向合作,簡潔、透明、可信賴的商業模式。
河姆渡借鑒新商貿的思路,以俱樂部的形式與希捷等頭部品牌合作,充分發揮平臺的獲客能力、O2O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能力,以及互聯網的效率提升作用;同時,將平臺的金融資源、服務資源、物流資源全面賦能廠商。從而為下游客戶帶來更便利、更優惠、更先進的產品和服務。這幾年,部分合作的頭部廠商在河姆渡平臺的交易額都在以每年三到四倍速度在增長。我們與頭部企業合作,就是為了提供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價格、更好的服務。
簡言之,俱樂部以頭部廠商為核心,嫁接各類第三方資源,讓客戶獲得更便捷、更優惠、更先進的服務。廠商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客戶得到了更優質的服務。
俱樂部模式有三點特性——長期、緊密、統一規則:
長期的合作,由于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商業可以變得很簡單;
緊密的合作,可以讓商業更有溫度;
統一規則,是為了提升效率
歸根結底,俱樂部模式是一種融合,是各種優質的合適資源的融合,通過融合、結構化賦能,最終形成了生態共贏的局面。融合已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來進行討論,而是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
第五點、金融驅動,摸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化金融風控新能力
智能建筑行業對金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們的從業者,特別是下游的集成商與工程商,基本都是輕資產,有的企業還存在經營數據不健全的情況,客觀上造成了企業獲得銀行資金支持十分困難的局面。而工程項目基本都需要墊資,目前主要仍是依賴上游賬期,有時還會拖欠款,這給上游制造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而另一方面,銀行是非常有愿意向智能建筑行業投入資金的。銀行在風險評估過程中最關注的是客戶信息真實性、交易信息真實性、資金走向真實性,這三個真實性在傳統業務模式中難以驗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正在探索。
我們一直與銀行共同研究在線化的、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式的金融風控模型。
河姆渡平臺與銀行合作,通過數據的不斷沉淀,通過將智能建筑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在線化,設計出場景式風控的新模型,解決集成商與工程商輕資產模式授信困難的問題,為大量金融資本進入行業創造條件:
通過銀行自有的客戶數據,配合河姆渡平臺的交易數據,可以驗證客戶信息的真實性;
平臺的倉配物流數據,結合平臺誠信數據,可以驗證客戶交易信息的真實性;
商品安裝施工數據在線化,結合平臺物聯網技術,保障了資金信息的真實性。
金融對智能建筑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通過建立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式風控模型解決三個真實性問題,有助于資金順利進入行業。有了資本的助力,智能建筑行業必將注入新的活力。
第六點、IT賦能,推動產業鏈合作,效率提升新方法
中美貿易戰是最近的一個大熱點,貿易戰的背后是兩國企業綜合能力的PK,更深層次的較量就是研發能力、信息化程度和數字化水平。
美國的數字化水平是中國的3,7倍,而中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水平是40個行業里排倒數第二的,其中也包括了供應鏈管理的數字化能力。供應鏈的數字化主要體現在訂單流,審批流,物流與資金流上,目前智能建筑行業內絕大多數的企業,這四個流是離線的、分離的,效率當然不會高。效率對企業的重要性是決定生死的,對內部體現了管理水平,對外代表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曾經說過,100年前,世界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有電,一種是無電;100年后,世界上又出現了兩種模式,一種是在線,一種是離線。
河姆渡通過IT賦能,使訂單流、審批流、物流、資金流實現在線化、數據化、自動化,推動供應鏈實現精準服務與精細管理,在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的同時,還提升了管理能力與服務質量。
第七點、服務驅動,會員制體系,重構行業合作新形態
作為一家產業互聯網公司,探索與創新是我們的基因。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模式做簡單、把商業做快樂、讓行業更規范,也一直希望做讓智能賦能建筑,讓建筑更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我們在探索這樣一種模式,讓合作雙方不再是具有買賣屬性的博弈關系,而是目標一致的服務關系。這種創新模式是這樣運作的:不賺取中間差價,客戶完全可以閉著眼睛下單,不用討價還價,省去很多溝通成本;平臺提供的商品質量一包到底,完全具有保障,值得信任;平臺還提供一系列的采購服務與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平臺提供人性化的溫馨服務。這仿佛就是一家“外婆家的網站”——溫馨、無私、值得信賴。
這種新合作模式就是VIP會員制,平臺整合各項優質資源,全力以赴為會員用戶提供親人般的服務,不以賺取交易差價為目的,僅適當收取會員費。
本質上而言,會員制順應了用戶需求,與用戶站在了同一邊,以用戶利益為基點,為用戶節省更多的花費,創造更多的增值服務,滿足客戶追求最高性價比與最佳服務的需求,是一個順應“人性”的合作方式。
河姆渡針對會員用戶,專門開設了VIP 館,里面都是主流品牌、主流商品,其中99%都是采購成本價,有的還是廠家特批的價格。平臺還提供一系列的采購服務,比如,60天無理由退貨,全場門對門物流,當日發貨,免運費,提供樣機等等。另外,還有一系列的增值的安裝施工與各項金融服務,會員還會定期收到鮮花,過生日還能收到溫馨的生日禮物。
商業的本質是服務,讓產業價值鏈成為富有溫度的服務鏈,會是終極的生態模式嗎?我們希望擁有簡單的商業,快樂的事業,溫馨的行業。
第八點、生態協同,縱深合作,S2B合作新業態
在互聯網領域,有一種面向未來的新型商業模式S2B,S指一個大的供應鏈的平臺,B是指的是企業端,也就是我們行業里的下游集成商與工程商。平臺利用整體的供應鏈資源與服務能力,讓下游更專業,更聚焦,更有價值:幫助大企業走出大而全,機構臃腫的困境;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小也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局面。畢竟,現在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現在是人才短缺,未來還會出現人員短缺的問題。
設想一下,有沒有一種可能性,集成商只需派出一個項目經理,供應鏈與施工等問題都可以盡量通過平臺的模式來解決——商品加服務,再嫁接上金融。集成商的任務就是專心研究客戶需求,集成是本業,而配套的事情可以考慮讓行業內的其他優質資源來做,平臺在其中起到了穿針引線與保駕護航的作用。
這種模式,河姆渡已經開始嘗試并取得一定成績,我們稱之為整單服務。
當然,可以預見,這個想法實踐起來一定是困難重重,但既然想法很美,那不妨我們一起探索S2B合作新模式。
第九點、行業平臺化、產業數據化、協同精準化,解決行業痛點與企業難點。
弱電智能化行業有150萬勞務施工人員,基本都是農民工。這150萬人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呢:
有50萬人在施工,但經常挑燈夜戰,由于高強度的作業,施工質量難以保障,甚至帶來施工安全的問題;
有50萬人沒有活干,或者時有時無,待工狀態的農民工,會產生多少的社會問題,如何幫助他們接到施工任務;
還有50萬人在路上,因為勞務是跟著項目走的,哪里有項目,農民工就往那里奔波。這50萬在長途跋涉的農民工,有多少時間與資源的浪費,是否能通過信息對接,讓他們可以開展屬地化、專業化施工……
在建筑工程行業內存在著找到你不容易,信任你也不容易的情況,連接成本與信任成本都很高。
河姆渡平臺聚集供需雙方高度碎片化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實現需求匹配,通過在線交易提高效率與體驗。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建設具有公信力的勞務企業與人員的誠信評價系統,并逐步實現作業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和商務標準化。
河姆渡平臺通過打通信息、建立信任,讓50萬原本挑燈夜戰的農民工正常作業,施工質量得到保證;50萬原本是待工狀態的農民工獲得工作機會,解決了就業問題;還有50萬原本四處奔波的農民工也開始屬地化作業,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這種模式解決了工程施工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讓百萬弱電農民工,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我們有一個業務板塊叫眾包館,現在逐步實踐這種業務模式。
要打造好這種模式,我們需要堅持三顆心:匠人之心,公平之心,大愛之心。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今天講的內容比較具體,講到了合伙人的平臺模式;也講到了如何幫助優秀的中小型科創企業進入市場;探討了六方共贏的供應鏈生態體系;也闡述了以頭部企業為核心的俱樂部新商貿;探索了在線化場景式的金融風控能力;提到了通過IT賦能來提高行業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效率;也提到了會員制模式讓商業更簡單,充滿溫度的嘗試;倡議了一起探索S2B的模式;也在為100萬弱電工,過上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而努力。
之所以講這些具體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產業互聯網本來就是個很具體的事情,它不是夸夸其談,而是實實在在的為合作伙伴帶來價值;它不是噱頭,而是實效;不迷戀風口,不貪慕追捧,只剩下靜心做事。
第二,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社會與商業環境中,我們今天探討的創新是智能建筑行業正在踐行中的新模式,而創新往往就是來自具體、來自實際、來自于小環節,小事情。無數個小創新,就能匯聚成行業的大價值,我們河姆渡就是其中一家正在積極創新、探索新模式的企業。
這是一個屬于變革的時代,智能建筑的未來充滿想象
這是一個屬于變革的時代,各種新技術的墊加,勢必催生出各種新模式。創新才能有變革,變革才能帶來發展。昨天晚上,住建部原總工許溶烈老師和我們談到智能建筑行業,許老認為我們這個產業大有前途:第一,從智能化全面走向智慧化;第二、從產品化全面上升到服務化;第三、對智能建筑行業要給予全新的定義。我們聽了之后覺得很興奮,現在已經到了“無建筑不智能”的時代,智能建筑行業市場空間無限廣闊,是一個充滿想象的行業。我等伙伴可以大干一番,大有作為。
這是一個跨界與重構的商業時代,相信趨勢,方能擁抱趨勢,獲得未來
跨界給我們帶來新的理念、新的資源、新的力量,也會帶來新競爭與新挑戰。重構是希望我們擁抱變化,適應變化。今天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智能建筑行業伙伴,我們對智能建筑充滿情感,我們愛它,有時也怨它,但我們既然坐在這里,就表示我們始終對它充滿期待,相信趨勢,才能擁抱趨勢;相信未來,才能得到未來。
產業變革,國計民生,信者之道
我們目前處于前無古人的產業變革時代,產業變革上承國計、下連民生。人人小創新、產業大變革;企業小進步,行業大發展。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民族強。
同時,這也是信者之道,我們要堅持誠信經營、彼此信任,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希望我們智能建筑行業的伙伴,都能相信時代,相信未來。我的匯報分享就到這里。
感謝領導,專家,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助。謝謝大家!
河姆渡CEO華建剛在本屆智能建筑節上,發表了主題演講,探討了智能建筑行業的9種新模式,引起了與會各界代表的強烈共鳴。
(以下內容根據講話錄音整理而成)
各位尊敬的領導、專家,各位朋友,親愛的伙伴們,大家下午好!
我是河姆渡CEO華建剛。
感謝朋友們在百忙之中,從全國各地來到美麗的福州,參加第四屆中國智能建筑節。

第一個關鍵詞是產業互聯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業互聯網就開始成為一個熱詞,大家都在說、也都在摸索。互聯網的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上游連接著工業互聯網,連接著工業4.0的先進制造企業;產業互聯網的下游連接著新商貿,新商貿賦能新零售。
這幾年,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定義,各有各的說法。比較標準的說法是,產業互聯網以傳統產業為載體,以互聯網思維為底層架構,以智能技術為生產要素,以共享經濟為頂層設計的產業存續與價值交互的模式,稱之為產業互聯網。中國產業基礎比較雄厚但效率一般,這就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產業互聯網的核心是產業,而不是互聯網。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僅僅需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更需要通過順應趨勢、開放變革、彼此賦能,與更多的外部資源連接與融合。
所以,傳統產業里的從業者才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主角,同時,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以更開放的態度去擁抱變化。
第二個關鍵詞是智能建筑
剛才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的黃久松會長,對智能建筑提出了新的定義、新的要求。做產業互聯網一定繞不開建筑行業,因為這個行業足夠大,中國建筑行業的規模是世界第一,而智能建筑是龐大的建筑行業中最有科技屬性與創新思維的產業。建筑與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更是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早上從建筑出發,途中又經過幾個不同形態的建筑,晚上還要回到建筑中。
建筑業是一個極富科技能力、創新能力的行業。自古以來,建筑都是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最密集的載體之一。在當前這個日新月異的智能與智慧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智能建筑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無數棟智能建筑匯聚成智慧城市,而組成建筑的每一個小單元都應用著智能家居。
今天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多數都來自智能建筑行業,我們的明天大有可為,市場空間無比廣闊。
第三個關鍵詞是河姆渡
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是中華民族建筑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的家鄉。一萬年前,河姆渡的先人建造了第一棟桿欄式建筑,這是凝聚著遠古人類智慧的建筑,開創了最早的中華建筑文明。一萬年后,當我們開始探索建筑與互聯網融合模式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創造奇跡的名字——河姆渡。
朋友們有沒有發現,河姆渡的“河”有三點水,“姆”有兩點水,“渡”有四點水,加起來就是九點水。九是數字之尊,水是文明之源、生命之源、財富之源。所以,我們河姆渡是水做的,9點水是河姆渡的超級符號。
今天我就圍繞河姆渡的九點水,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我們正在嘗試的9種新模式,我的演講主題就是《因水而生,探索智能建筑行業的新模式》。
第一點:平臺驅動,打造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新體系
這幾年,“平臺”兩個字,上至政府部門,下至各界企業,大家都談得非常多。未來平臺經濟,一定會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主流經濟。平臺經濟也是未來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平臺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為各方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等基礎設施。互聯網平臺經濟中,平臺方、需求方、供應方共同構成了網狀的結構化協作。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所有企業通過平臺,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互相合作,形成網狀的合作關系。我們把這種合作關系簡稱為“平臺驅動”。
平臺就像一桌菜,街坊鄰居分別把自己家里做得最好吃的一道菜,拿出來組成一桌菜,然后大家一起分享這餐美食佳肴。這就是平臺,把自己最好的與他人最好的,組成最棒的,然后人人得到分享?;ヂ摼W平臺,就是在一桌菜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技術驅動的元素。
河姆渡的企業定位就是做平臺,既為上游服務也為下游服務,既為企業服務也為個人服務,既有交易也有像金融這樣的服務。平臺的核心就是開放、共享、共贏,我們也一直強調利他思維。今年河姆渡在上海獲得了“經濟貢獻特別獎”,作為一家成立僅三年多的企業,能夠獲此殊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上海政府近年特別重視平臺建設,也在努力打造以產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平臺經濟,而河姆渡作為平臺經濟的表率,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
河姆渡在平臺化工作推進中,最主要一項就是合伙人模式。我們把合伙人分為上游與下游。上游主要是商品合伙人與服務合伙人。下游主要是城市合伙人與經營合伙人。
接下來,我講一講河姆渡的合伙人模式與平臺經濟的核心關聯。

商品合伙人:平臺上游有各類合作的商品供應商,既有廠商、又有經銷商,我們幫助他們對接所有增量的、散狀的、戰略的業務?;ヂ摼W模式是跨時空的,可以覆蓋到很多傳統渠道無法覆蓋到的領域。
服務合伙人:平臺上游還有大量的服務合伙人,包括智能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里面的咨詢設計、安裝施工、運維調試人員。平臺幫助服務合伙人對接屬地化的、專業的、靠譜的業務,實現技術變現、能力變現的目的。
我們的下游有城市合伙人和經營合伙人。
城市合伙人全權代表河姆渡,在所屬區域開展業務合作。常規的經銷商、代理商模式,合作伙伴的精力需要分散在業務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每個環節中的;而城市合伙人的模式是“三流+一流=四流變一流”,其中業務流、資金流、物流都是由平臺和上游企業聯合完成的,城市合伙人僅需專注于信息流,也就是各類業務信息的導入。這種模式,使得合作更簡單、更專業。
經營合伙人是河姆渡部分業務的代表。經營合伙人的模式特點是“前臺、中臺、后臺,三臺變一臺”,后臺在平臺的協調對接下,由各類上游的合伙人支撐,中臺的功能由平臺支撐,經營合伙人專注于前臺的運營,這樣的合作更聚焦、更融合。
這就是河姆渡正在推行的合伙人模式,通過平臺的頂層設計與技術驅動,通過高質量的連接,對原來行業內的生產關系進行局部優化,重新塑造新的角色關系與定位,重新優化組合,讓商業更簡單、更專業、更具能力。
對平臺而言,連接比擁有更重要。平臺的連接,表面看是互聯網的屬性與能力,實際上是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帶來的產業升級。
當更多伙伴都通過平臺高質量連接時,我們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就提升了;當行業內有更多的平臺時,行業的整體能力就提高了;當我們的國家平臺經濟全面發展時,國家的綜合實力,一定會得到跨越式的進步。
第二點、數字驅動,建設全域化、全程化的營銷合作新模式。
智能建筑行業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產業,而大量的科創型企業往往是中小企業,另外還有許多海外企業想進入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場,他們都缺乏進入智能建筑行業的經驗與能力。以致于中小型科創企業,得不到市場機會與發展空間;海外的好產品、好技術,也只能在行業的邊緣徘徊。
而各類項目投資方、建設方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提出的新需求、新功能、新理念,迫切需要更多新產品、新技術、新科技來支撐,才能真正提升建筑的智能化價值與體驗。
目前的情況,優質產品與精準需求之間的對接,存在著諸多不足,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瓶頸,河姆渡營銷顧問服務應運而生。

河姆渡營銷顧問服務是通過大數據驅動,整個智能建筑行業大約有1000萬從業者,在河姆渡平臺的數據庫里面,有200多萬個從業者的數據。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和匹配,實現供需雙方優質資源的精準對接。同時,利用平臺的綜合能力對雙方賦能:
一方面平臺讓更多優秀的產品服務于智能建筑行業,提升建筑的價值;
另一方面,平臺服務中小型科創企業,促進中國經濟與科技企業的活力。平臺服務海外企業,促進了全球技術與中國需求的融合。
這是一件很有行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事情。
第三點, 擁抱變化,探索六方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新局面
在智能建筑行業有這樣一些角色,廠家、經銷商、集成商/工程商、業主還有政府的各級管理部門。在傳統合作模式中,這五類角色組成的價值鏈是單向、線性的,存在三類問題:第一,效率相對低下;第二,獲客能力不強、市場空間有限;第三,價值鏈接近末端時,服務能力較弱。
當平臺作為一個新物種出現在行業中時,如何與傳統的五類角色一起形成行業生態、共同發展,這也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課題。
一般廠商對待平臺這樣的新物種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情況是全面擁抱平臺,這就需要考慮傳統渠道與平臺之間的平衡問題;
另一種情況,對平臺持觀望態度,這就會有可能失去新的市場機會。
有沒有可能有這樣一種模式,既考慮到廠商傳統渠道的平衡,又可以幫助上游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帶動增量市場。
我們經過幾年的摸索,提出了一種新的六方合作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使效率低下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很多合作伙伴都滿意,從而真正實現“六方共贏,生態協同”:
廠商的市場規則得到了有效保障;
經銷商/代理商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集成商/工程商的效率與權益得到提升,實現了項目屬地化經營;
業主項目建設的質量有了保障;
政府對行業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去年,河姆渡開始推行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也消除了行業中的一些伙伴對我們的誤會。
其實,創新無處不在,它未必是狂風暴雨,也并不神秘。更容易被接受的創新往往是司空見慣的元素的重新組合。
河姆渡打造的這種“六方共贏”的供應鏈體系新局面,就是將是產業內原有元素通過高效與高質量連接后的優化組合與強強合作,為各類有價值的企業,帶來更高效率與更多的機會,也提升了行業從業者的職業幸福指數。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今天的對手,可能變成明天的伙伴;今天的創新,可能就是明天的主流。
第四點、頭部融合,強強聯手,打造俱樂部模式的新商貿
阿里打造的“新零售”是面向消費端的商業模式,產業互聯網的“新商貿”是面向企業端的商業模式。
新商貿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以共享經濟為頂層設計,線上線下一體化,聚集最合適的資源,分工明確,多向合作,簡潔、透明、可信賴的商業模式。

簡言之,俱樂部以頭部廠商為核心,嫁接各類第三方資源,讓客戶獲得更便捷、更優惠、更先進的服務。廠商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客戶得到了更優質的服務。
俱樂部模式有三點特性——長期、緊密、統一規則:
長期的合作,由于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商業可以變得很簡單;
緊密的合作,可以讓商業更有溫度;
統一規則,是為了提升效率
歸根結底,俱樂部模式是一種融合,是各種優質的合適資源的融合,通過融合、結構化賦能,最終形成了生態共贏的局面。融合已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來進行討論,而是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
第五點、金融驅動,摸索具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化金融風控新能力
智能建筑行業對金融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們的從業者,特別是下游的集成商與工程商,基本都是輕資產,有的企業還存在經營數據不健全的情況,客觀上造成了企業獲得銀行資金支持十分困難的局面。而工程項目基本都需要墊資,目前主要仍是依賴上游賬期,有時還會拖欠款,這給上游制造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而另一方面,銀行是非常有愿意向智能建筑行業投入資金的。銀行在風險評估過程中最關注的是客戶信息真實性、交易信息真實性、資金走向真實性,這三個真實性在傳統業務模式中難以驗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正在探索。
我們一直與銀行共同研究在線化的、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式的金融風控模型。

通過銀行自有的客戶數據,配合河姆渡平臺的交易數據,可以驗證客戶信息的真實性;
平臺的倉配物流數據,結合平臺誠信數據,可以驗證客戶交易信息的真實性;
商品安裝施工數據在線化,結合平臺物聯網技術,保障了資金信息的真實性。
金融對智能建筑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通過建立有行業特色的場景式風控模型解決三個真實性問題,有助于資金順利進入行業。有了資本的助力,智能建筑行業必將注入新的活力。
第六點、IT賦能,推動產業鏈合作,效率提升新方法
中美貿易戰是最近的一個大熱點,貿易戰的背后是兩國企業綜合能力的PK,更深層次的較量就是研發能力、信息化程度和數字化水平。
美國的數字化水平是中國的3,7倍,而中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水平是40個行業里排倒數第二的,其中也包括了供應鏈管理的數字化能力。供應鏈的數字化主要體現在訂單流,審批流,物流與資金流上,目前智能建筑行業內絕大多數的企業,這四個流是離線的、分離的,效率當然不會高。效率對企業的重要性是決定生死的,對內部體現了管理水平,對外代表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曾經說過,100年前,世界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有電,一種是無電;100年后,世界上又出現了兩種模式,一種是在線,一種是離線。
河姆渡通過IT賦能,使訂單流、審批流、物流、資金流實現在線化、數據化、自動化,推動供應鏈實現精準服務與精細管理,在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的同時,還提升了管理能力與服務質量。
第七點、服務驅動,會員制體系,重構行業合作新形態
作為一家產業互聯網公司,探索與創新是我們的基因。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模式做簡單、把商業做快樂、讓行業更規范,也一直希望做讓智能賦能建筑,讓建筑更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我們在探索這樣一種模式,讓合作雙方不再是具有買賣屬性的博弈關系,而是目標一致的服務關系。這種創新模式是這樣運作的:不賺取中間差價,客戶完全可以閉著眼睛下單,不用討價還價,省去很多溝通成本;平臺提供的商品質量一包到底,完全具有保障,值得信任;平臺還提供一系列的采購服務與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平臺提供人性化的溫馨服務。這仿佛就是一家“外婆家的網站”——溫馨、無私、值得信賴。
這種新合作模式就是VIP會員制,平臺整合各項優質資源,全力以赴為會員用戶提供親人般的服務,不以賺取交易差價為目的,僅適當收取會員費。
本質上而言,會員制順應了用戶需求,與用戶站在了同一邊,以用戶利益為基點,為用戶節省更多的花費,創造更多的增值服務,滿足客戶追求最高性價比與最佳服務的需求,是一個順應“人性”的合作方式。
河姆渡針對會員用戶,專門開設了VIP 館,里面都是主流品牌、主流商品,其中99%都是采購成本價,有的還是廠家特批的價格。平臺還提供一系列的采購服務,比如,60天無理由退貨,全場門對門物流,當日發貨,免運費,提供樣機等等。另外,還有一系列的增值的安裝施工與各項金融服務,會員還會定期收到鮮花,過生日還能收到溫馨的生日禮物。
商業的本質是服務,讓產業價值鏈成為富有溫度的服務鏈,會是終極的生態模式嗎?我們希望擁有簡單的商業,快樂的事業,溫馨的行業。
第八點、生態協同,縱深合作,S2B合作新業態
在互聯網領域,有一種面向未來的新型商業模式S2B,S指一個大的供應鏈的平臺,B是指的是企業端,也就是我們行業里的下游集成商與工程商。平臺利用整體的供應鏈資源與服務能力,讓下游更專業,更聚焦,更有價值:幫助大企業走出大而全,機構臃腫的困境;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小也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局面。畢竟,現在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現在是人才短缺,未來還會出現人員短缺的問題。
設想一下,有沒有一種可能性,集成商只需派出一個項目經理,供應鏈與施工等問題都可以盡量通過平臺的模式來解決——商品加服務,再嫁接上金融。集成商的任務就是專心研究客戶需求,集成是本業,而配套的事情可以考慮讓行業內的其他優質資源來做,平臺在其中起到了穿針引線與保駕護航的作用。
這種模式,河姆渡已經開始嘗試并取得一定成績,我們稱之為整單服務。
當然,可以預見,這個想法實踐起來一定是困難重重,但既然想法很美,那不妨我們一起探索S2B合作新模式。
第九點、行業平臺化、產業數據化、協同精準化,解決行業痛點與企業難點。
弱電智能化行業有150萬勞務施工人員,基本都是農民工。這150萬人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呢:
有50萬人在施工,但經常挑燈夜戰,由于高強度的作業,施工質量難以保障,甚至帶來施工安全的問題;
有50萬人沒有活干,或者時有時無,待工狀態的農民工,會產生多少的社會問題,如何幫助他們接到施工任務;
還有50萬人在路上,因為勞務是跟著項目走的,哪里有項目,農民工就往那里奔波。這50萬在長途跋涉的農民工,有多少時間與資源的浪費,是否能通過信息對接,讓他們可以開展屬地化、專業化施工……
在建筑工程行業內存在著找到你不容易,信任你也不容易的情況,連接成本與信任成本都很高。
河姆渡平臺聚集供需雙方高度碎片化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實現需求匹配,通過在線交易提高效率與體驗。同時,我們也在考慮建設具有公信力的勞務企業與人員的誠信評價系統,并逐步實現作業標準化、流程標準化和商務標準化。
河姆渡平臺通過打通信息、建立信任,讓50萬原本挑燈夜戰的農民工正常作業,施工質量得到保證;50萬原本是待工狀態的農民工獲得工作機會,解決了就業問題;還有50萬原本四處奔波的農民工也開始屬地化作業,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這種模式解決了工程施工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讓百萬弱電農民工,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我們有一個業務板塊叫眾包館,現在逐步實踐這種業務模式。
要打造好這種模式,我們需要堅持三顆心:匠人之心,公平之心,大愛之心。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今天講的內容比較具體,講到了合伙人的平臺模式;也講到了如何幫助優秀的中小型科創企業進入市場;探討了六方共贏的供應鏈生態體系;也闡述了以頭部企業為核心的俱樂部新商貿;探索了在線化場景式的金融風控能力;提到了通過IT賦能來提高行業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效率;也提到了會員制模式讓商業更簡單,充滿溫度的嘗試;倡議了一起探索S2B的模式;也在為100萬弱電工,過上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而努力。
之所以講這些具體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產業互聯網本來就是個很具體的事情,它不是夸夸其談,而是實實在在的為合作伙伴帶來價值;它不是噱頭,而是實效;不迷戀風口,不貪慕追捧,只剩下靜心做事。
第二,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社會與商業環境中,我們今天探討的創新是智能建筑行業正在踐行中的新模式,而創新往往就是來自具體、來自實際、來自于小環節,小事情。無數個小創新,就能匯聚成行業的大價值,我們河姆渡就是其中一家正在積極創新、探索新模式的企業。
這是一個屬于變革的時代,智能建筑的未來充滿想象
這是一個屬于變革的時代,各種新技術的墊加,勢必催生出各種新模式。創新才能有變革,變革才能帶來發展。昨天晚上,住建部原總工許溶烈老師和我們談到智能建筑行業,許老認為我們這個產業大有前途:第一,從智能化全面走向智慧化;第二、從產品化全面上升到服務化;第三、對智能建筑行業要給予全新的定義。我們聽了之后覺得很興奮,現在已經到了“無建筑不智能”的時代,智能建筑行業市場空間無限廣闊,是一個充滿想象的行業。我等伙伴可以大干一番,大有作為。
這是一個跨界與重構的商業時代,相信趨勢,方能擁抱趨勢,獲得未來
跨界給我們帶來新的理念、新的資源、新的力量,也會帶來新競爭與新挑戰。重構是希望我們擁抱變化,適應變化。今天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智能建筑行業伙伴,我們對智能建筑充滿情感,我們愛它,有時也怨它,但我們既然坐在這里,就表示我們始終對它充滿期待,相信趨勢,才能擁抱趨勢;相信未來,才能得到未來。
產業變革,國計民生,信者之道
我們目前處于前無古人的產業變革時代,產業變革上承國計、下連民生。人人小創新、產業大變革;企業小進步,行業大發展。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民族強。
同時,這也是信者之道,我們要堅持誠信經營、彼此信任,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希望我們智能建筑行業的伙伴,都能相信時代,相信未來。我的匯報分享就到這里。
感謝領導,專家,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助。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一周排行榜
熱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