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者們要解決人類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就要繼續提高計算能力和存儲容量,并降低延遲。希捷科技中國區售前工程師楊澤宏表示:“由于硬盤容量的提升,容量提升遇到了技術瓶頸。于是,運用新技術進一步提升硬盤容量和讀寫性能就成為硬盤的發展方向。”
由于企業空間、基礎設施和預算有限,既要實現容量、性能的升級,又要兼顧客戶的需求,希捷設計出融合大規模、云、數據中心和企業儲存的多層架構。
如今硬盤容量越做越大,硬盤容量越大就越好嗎?越大的話數據丟失的風險也越大,如何平衡硬盤容量和風險之間的關系?
楊澤宏表示,第一,從數據來說確實是有丟失的風險。但是丟失的風險和盤容量本身沒有關系,如果4TB的盤壞了一樣會丟失數據。所以不管對企業還是個人,重要的數據都一定要做備份。
第二,數據丟失并不是通常我們所認為的那種丟失。所謂的硬盤壞了、數據讀不出來和我們所認知到的數據丟失還不是完全一回事。事實上對于大多數客戶,遇到的只是盤壞了,或者上面的數據報錯了,導致整個文件都不能讀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推薦買帶有希捷數據恢復服務的硬盤。
此外,除了全盤恢復,也可以用其他方式進行修復。希捷在NAS盤和監控盤上做了一些在線修復的嘗試,提供一些開發工具,幫助希捷一些重要客戶實現在線數據恢復。在出現小問題的時候,不需要把整個盤報廢,而是在經過一些修復以后,其他數據還是可用的。如果盤已經出現問題,有的人擔心會在備份過程中壞掉,希捷會把一些錯誤屏蔽起來,讓大部分的數據是可靠的,客戶再做數據還原的時候就會更為從容。
硬盤對于每一位用戶而言都不陌生,不管是DIY裝機還是日常安防監控都有硬盤的身影,隨著PC用戶對硬件需求的提升,我們生活中出現了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等多種存儲設備。其中,相信每一玩家在購買大容量機械硬盤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很多品牌的機械硬盤都有著臺式機機械硬盤和監控硬盤分類標注,二者在售價上并沒有明顯區別。那么相同容量、傳輸速度均相同的臺式機機械硬盤與監控硬盤在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呢?
機械硬盤:顧名思義,也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硬盤,它主要由:盤片,磁頭,盤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機械硬盤的工作流程即沿著磁盤片的半徑運動,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盤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數據的讀寫。
我們日常所見最多的就是臺式機機械硬盤,這類機械硬盤往往在產品說明中會標明5×8小時,這也更符合用戶正常使用需求。而監控硬盤與臺式機機械硬盤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會在產品說明說標明7×24小時錄像錄制。這也就意味著,監控硬盤最大的特點在于全天候的視頻錄制。
普通硬盤與監控硬盤的區別
穩定性
不同于我們日常使用的機械硬盤,監控硬盤為了保持里連續的讀取性,通常會添加“跳過錯誤糾錯”的設計,該設計能夠在數據發生錯誤時不去消耗時間進行糾錯,而是持續讀取,這樣的結果在視頻監控中很難被發現,因為體現在視頻中的效果可能就是少了幾幀的畫面,而作為希望100%數據傳輸的日常用戶來說,如果臺式機采用監控硬盤,那么將無法保證傳輸數據是否為100%傳輸,雖然這類事件屬于小概率事件,但這也是絕大多數用戶不愿意嘗試的原因。
工作時間
如上面所說,臺式機硬盤在設計時會考慮到正常用戶的使用需求,將硬盤設計為5×8小時作業,也就是一周五日,每日8小時運轉。而監控硬盤因為是24小時監控,所以在設計之初就會在硬盤內的默認工作時間為7×24小時,那么普通硬盤如果使用在監控設備上,則需要長時間進行讀寫操作,勢必會影響硬盤的使用壽命。
瞬間啟動電壓
普通硬盤我們都知道,雖然速度慢,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依舊希望其可以快速高效的啟動,這就決定了臺式機機械硬盤的瞬間啟動電壓一般在2V以上,甚至更高,而監控級硬盤因為運行環境相對平緩,在設計的時候為防止瞬間啟動電壓過高導致硬盤損壞而設計為緩慢啟動,而且電壓控制在2V以下。
瞬間啟動電流
與瞬間啟動電壓同理,普通硬盤的瞬間啟動電流在2.8A-3.2A之間,而監控級硬盤的控制電流在2A以下。這樣監控設備能夠將監控錄像保存時間更長,硬盤安裝數量較多,瞬間啟動電流變小,會大大降低硬盤啟動功耗,提高硬盤使用壽命。
功耗及散熱
臺式機機械硬盤的因素要短時間內完成非常大的數據傳輸任務,所以相應的傳輸功耗將會非常大,而監控硬盤在使用過程中因需長24小時運轉,不管是數據傳輸還是視頻錄制并沒有嚴格的時間需求,所以適當的降低功耗能夠有效的減少發熱,通常而言,臺式機硬盤的功耗為14W左右,而監控盤的功耗僅為8W左右。因瓦數的差異,也就意味著臺式機機械硬盤的發熱將大于監控硬盤,廠商在設計兩種硬盤的過程中也會優先提升臺式機機械硬盤的散熱性能,避免高溫對硬盤存儲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