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安防?安防就是做好準備和保護,以應付攻擊或者避免受害,從而使被保護對象(人、財、物)處于沒有危險、不受侵害、不出現事故的安全狀態。
顯而易見,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過防范的手段達到或實現安全的目的。然而時下大部分智能家居安防設備的安全性能不足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誤報率高讓消費者不勝其擾,隱私畫面頻遭直播讓消費者擔憂不已,高昂的價格則讓消費者猶豫不決。
傳統安防監控“太隱忍”
時下,傳統的安防監控都“太隱忍”了,監控設備明明發現有人入侵了,有暴力事件在進行,攝像頭也清晰地捕捉到現場的一切細節,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嫌疑人肆意地謀財害命,隨后揚長而去,投入“巨資”安裝的安防系統一下子成了個昂貴的看客。事后警方雖能調取案發現場的錄像作為偵查線索,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一般刑事案件破案率明顯偏低,始終在10%左右徘徊。即便將嫌疑犯抓捕歸案,只能從法律角度上給予相應的懲罰,但給業主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大部分已經無法彌補。
報警器頻頻誤報“惹人煩”
一些安裝了防盜報警系統的小區業主和保安對系統的反饋基本都是——太煩人:一有風吹草動,警報器就會長鳴,“嗓門大”很擾民,而且一些接通小區守衛處的系統,響了半天卻沒有守衛來巡查,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而守衛處也滿腹苦水:太多的誤報,他們對“狼來了”的警告已經麻木。可以說誤報是報警設備一個永遠繞不過去的坎!養兵千日,卻不能用在一時,不但給業主造成了不便,也對值守門衛造成較大的困擾。
家庭監控隱私問題“惹關注”
隨著家庭安防市場的不斷擴大,家庭監控的弊端也頻頻暴露。黑客利用監控器設備的漏洞來破解其密碼,偷取云端數據,從而對家庭乃至人身財產安全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此前,關于監控被濫用和曝光隱私的事件接連不斷,更是將智能家居安全問題推向風口浪尖。從安全的方面考量,家里安裝個攝像頭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安全感,但是同時個人隱私也很容易受到侵犯。監控記錄的內容能否得到妥善保管,隱私如何能夠得到保護是時下人們關心的大問題。
購買設備請人安裝“太費錢”
智能家居安防設備不但存在著隱私泄露的安全問題,還有一個發展痛點——購買一整套安防設備價格高昂和安裝費用讓眾多消費者猶豫不決。這對經濟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此,價格問題也是影響智能安防普及的一個因素。以之前大家熟悉的IP攝像機為例,正是因為它的價格愈來愈便宜,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最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