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智能化。當前,在人工智能的催動下,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概念紛紛走向落地,機器人、無人機等產品也愈發智能化,智能化熱潮已經在各領域掀起。在此背景下,作為現代生活生產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感器的智能化也將是大勢所趨。
傳感器的智能化,主要表現在自主感知、自主決策等方面能力的升級和增強,同時與人之間也形成流暢交互性。智能傳感器能夠與人工智能業態相融合,為各大產業及各類產品的智能化提供堅實支撐。現階段,我國已經初步形成智能傳感器產品體系,未來有待進一步發展。
二是網絡化。傳感器與數據、信息緊密相連,收集和傳輸數據信息是傳感器的主要使命。如今,隨著進入信息時代,數據的流通進一步擴張,無論是數字經濟發展還是互聯網普及,亦或信息技術的應用,都對傳感器提出迫切需求,使得傳感器必須在網絡化方面有所升級。
2019年以來,5G商用的開啟已經為傳感器網絡化發展帶來重大利好,在5G網絡高速率、低延時、大容量的優勢支持下,傳感器得以實現更加順暢、迅速的數據聯通和傳輸,自身性能也獲得全面提升。接下來,傳感器還需加速與5G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自身的應用。
三是集成化。過去,傳感器基本都只具備單一功能,但隨著市場對于傳感器多元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其集成化趨勢也愈發凸顯。集成化的傳感器可以同時感知不同環境信息,獲取和傳輸多種數據,能夠展現出更高的作用和價值。除此以外,集成化的傳感器還沒有成本壓力。
不過,在傳感器高度集成的過程中,其大小和體積也值得注意。如何在集成多種功能和技術的同時,保證傳感器不會太大,甚至能夠進一步微型化,這無疑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未來,順應傳感器的發展需求和趨勢,攻克各種挑戰與難題,相信行業發展還將取得佳績。
近年來,在自動化、信息化的快速演進背景下,傳感器已經成為工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前沿科技的不斷發展,傳感器在國內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