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土壤和沖擊分別是什么?
第四次產業革命與過去比,最鮮明的特征是什么?
產業互聯網的痛點和突破在哪兒?
……
6月6日,第四屆(2019)中國智能建筑節在福州隆重舉行。在福建省省委和福州市人民政府的親切關心下,在福建省商務廳、福州市商務局的支持下,在中國建筑業協會智能建筑分會指導下,本屆智能建筑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領導、產業領袖、行業專家、學術大咖、企業領導、百強業主、跨界精英等1000多位重磅嘉賓出席演講,2000多家系統集成商與工程商參展,總計參會嘉賓5000多人次。
金融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劉勝軍在本屆智能建筑節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迎接第四次產業革命第二浪—產業互聯網與智能商業》,詳細講解了第四次產業革命第二浪的到來、表現及帶來的危機,并為企業帶來這次浪潮中的生存指南。
以下內容根據講話錄音整理而成,有刪減:
劉勝軍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總理座談會專家
各位企業家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美麗的福州與大家交流。我想就這次技術革命以及技術在智能建筑領域的應用,談一下個人看法。對于產業互聯網這個概念,有專家形容為這次產業革命的下半場,但是我更喜歡用“第二浪”這個詞。每次產業革命就像一次浪潮,在每一次大的浪潮中,又有很多次小的浪。上一次我們感受到的是消費互聯網的浪潮,當下正在發生的就是產業互聯網的浪潮。未來會不會有新的浪潮,還需要在實踐中去關注和探索。作為一個學者,我們更多是從理論、商業模式應用層面做思考和探索,希望對大家理解新技術革命浪潮帶給行業的影響有一些幫助。
今天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在過去的2018年,大家對于不確定性都有很深刻的感觸,那么這種不確定性來自哪?在座的企業家也好,我們做學術研究的也好,必須關注三大力量。
第一個力量: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
第二個力量:中國改革開放過去的40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們也看到,粗放的發展模式對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所以即使沒有美中貿易戰,沒有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轉型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個力量:2018年,中美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質變。美國對中國的意圖已經非常清晰:它不希望中國夠超越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特別是在第四次產業革命這個歷史機遇關口,美國不惜一切手段打壓和遏制中國的發展。
四次產業革命
為什么要關注產業革命呢?
人類歷史上,經濟和物質總量的增長主要是產業革命的結果。產業革命之前,人類的經濟總量發展非常緩慢。產業革命帶來了物質總量極大的、飛速的進步。我們過去經歷了3次產業革命,每一次都能感受到鮮明的特征。
第一次產業革命用機械取代了人力,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
第二次產業革命有了電。電對人類整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多改變;
第三次產業革命是信息化。我們有了計算機,也有了現代化的工業流水線。
這是過去200多年3次產業革命對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第四次產業革命和過去相比,最鮮明的特征是智能。智能化不光帶來生產能力和生產力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帶領人類整個生活方式和體驗方式的改變。
產業革命始于技術突破
每一輪產業革命都是被技術所驅動。每年都會換一個新的技術,大家熱炒一陣。比如說前兩年,不知道什么叫區塊鏈都感覺就有點跟不上時代了。在每一輪產業革命中,隨著基礎性技術的進步,在基礎性上會延伸出很多新的技術應用圖譜,會有很多不同的概念出現,每一個概念都是重要的。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主要技術進步、底層技術進步,或者說最核心的技術進步。
過去幾十年,有幾次重要的技術進步對我們的影響很明顯:
第一個半導體的出現,摩爾定律帶來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突破;
第二個是微軟發明了windows系統,讓計算機成為了非常方便的辦公、學習工具;
第三個是在谷歌之后,我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第四個是蘋果手機的出現,智能手機和過去的手機相比,帶來的體驗是無法想象的。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很多創新。
我們正在經歷的產業革命最核心的是人工智能。這輪產業革命里,中國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面。中國在消費互聯網方面的創新已經超過了美國。這確實是中國面臨的獨特的時代機遇。
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沖擊
第四次產業革命,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會改寫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但是生產方式還沒有被改變。這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下一個重大的創新——產業互聯網。
如果說消費互聯網主要面對的是生活方式,那么這次產業互聯網的創新就是要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要想對這次產業革命有更深刻的認知,必須去理解這次產業革命,到底是有哪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帶來了這樣的技術革命浪潮。
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土壤
第一個是數據化
數據是今天的電、是21世紀的電。如果大數據是今天的石油,那么石油是從哪里來的?首先是物聯網。物聯網可以讓萬物互聯,每一個物體都可以產生數據并且進行連接。這讓我們獲得數據的來源比過去有了革命性的飛躍;
第二個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實現了數據的獲得和傳送,隨時隨地讓過去很多不可能的創新變成了可能;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是機器學習
智能就是要用大數據的辦法讓機器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它的水平,這種機器學習的能力是智能化的基礎。一個標志性突破是阿爾法狗打敗人類最偉大的棋手。自從阿爾法狗打敗人類最偉大的棋手,人類不可能再去挑戰阿爾法狗了。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機器的學習能力是我們人類不具備的。對圍棋這樣的復雜計算,人類永遠不可能去挑戰機器,所以這是一個標志性的進展;
第四個是基礎設施
任何技術的應用都離不開底層的基礎設施。今天有兩個重要的基礎設施:
5G:特別是因為華為,中國在全世界5G領域占據了非常獨特的優勢,這也是中國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非常有利的條件。
云計算:大量企業不可能有足夠的能力投入到基礎設施,通過云計算,你可以非常便捷、低成本地享受整個革命性變化帶來的好處。我們也不能低估一些小的技術性的突破,比如說二維碼。很多人說二維碼是個很小的技術應用,但是沒有二維碼,我們在很多方面的創新恐怕都不會像今天這么快。這一類小的技術應用有可能會帶了突破性的改變。這些小的技術疊加在一起就是這次產業革命最重要的土壤。
第二浪企業生存“三部曲”
第一是在線化
所謂在線化,就是讓你的核心業務、核心產品、核心流程與互聯網相連接。只有與互聯網連接,你才能有更多的創新空間和創新可能。這是一個基礎性應用;
第二是企業核心流程“智能化”
連接的目的是為了讓數據流動更加通暢。有了數據之后,要進行計算,有了計算、算法之后,你才能夠改善決策,這個過程稱為智能化。其中最重要的學習是,把用戶數據通過算法帶來商業決策的改變。這是最重要的“智能化”;
未來非常巨大需求的空間就是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在新技術的革命中,怎么讓家庭、家居及辦公環境變得更加智能?
第一步,要讓家居環境中的所有設備都能數據化;
第二步,要把他們能夠連接起來,做到了數據化、在線化和智能化之后,接著必須走出的關鍵一步就是要擁抱平臺。
第三是網絡化
網絡經濟是當今時代最主要的特征,特別是平臺。其實河姆渡就是這樣一個新興的平臺。對于任何產業的任何企業來講,如果你不去積極擁抱這個領域,就意味著你被邊緣化了。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平臺?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規律就是梅特卡夫定律:一個平臺吸引的買家和賣家的數量越多,這個平臺的價值就會呈現幾何基數的增長。你很難想象行業內的你不去擁抱本行業最大的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為什么像河姆渡這樣的平臺它未來會越來越重要?
根據雙邊市場理論,河姆渡平臺聚集的買家數量越多,對賣家的價值就越大。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平臺的價值就變得難以取代,而且還可以向多邊市場拓展。比如說,平臺初期主要是買家和賣家,但是買賣雙方同樣需要技術服務、金融服務,那么平臺從雙邊市場就變成一個三邊市場,它可以不斷延伸。平臺的雙邊數量越多,從雙邊變成多邊的空間越大,這個平臺的粘性或者說它的護城河就越強大。
因此怎么樣去和河姆渡這樣的平臺合作,是每一家企業必須去思考的時代話題。
S2B2C:產業互聯網的突破
在這一次的技術革命浪潮當中,接下來最難的就是如何實現產業互聯網應用的突破。產業互聯網擁有巨大潛力,但是怎樣把潛力轉化成現實呢?
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應用層面的突破,我們把這個突破稱為叫S2B,S指是平臺, B就是供應商。這樣一個平臺整合了眾多供應商為客戶提供服務,這個平臺到底怎樣創造價值呢?
第一、對于供應商來講,平臺可以提供集合采購。對于任何購買來講,集合的數量越大,你的談判地位就會越強。無論是對供應商來講,還有對買方來講,它都有巨大的價值。這就是平臺非常突出的優勢;
第二、平臺可以為很多供應商,特別是中小規模的供應商提供很多技術支撐。現在軟件應用越來越多,是大量重要企業必須解決的難題。對很多公司來說,購買一個簡單的軟件很容易,但是把軟件和商業模式、商業流程融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很多企業的困惑。河姆渡這樣的平臺,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為眾多的供應商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
第三、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智能建筑、智能家居領域對供應鏈服務有很高的要求。對單個供應商來講,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本,恐怕沒有任何優勢獨立完成供應鏈管理。但對于河姆渡來講,把平臺資源整合在一起,企業供應鏈管理就會有比較大的突破。
第四、數據智能,對平臺來講,有一個巨大優勢是其他所有企業都不具備的——數據。我們經常講賦能,如何實現賦能?你要有數據采集。今天華總(河姆渡CEO)也特別提到很多企業、很多供應商都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怎么樣通過好的創新來解決?供應鏈金融就是一個重要、有效的路徑。實現突破的背后離不開數據支撐。如果河姆渡能夠把這些數據進行有效轉化、整合和挖掘,并與金融機構結合來解決大量的融資需求,這都是平臺具備的獨特優勢。
平臺,不僅對供應商是有價值的,對消費者、購買方同樣是有價值的。
第一個價值就是解決了信任難題。大量客戶可能是一次性購買,如何在一次性購買當中避免風險,讓風險最小化。平臺的規模、口碑以及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消費者最好的承諾和保障;
第二個價值就是信息輔助的角色。對很多在智能家居方面有需求的用戶來講,客戶都是局外人。他不了解這個行業的深層的專業知識,而且這些專業信息往往是被過度分割分散的。如果河姆渡平臺能夠把大量的專業信息匯總,在眾多供應商之間通過比價、各種參數的比較最終呈現給用戶,這為用戶提供了巨大的決策幫助,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相應的參數;
第三個價值就是范圍經濟。智能家居領域的產品范圍非常廣,對用戶、消費者來講,單個去采購每一個產品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河姆渡把大量產品、不同品類的價值鏈都完整地結合在一起,消費者就能夠實現一站式的滿足;
最后一個就是服務鏈條的延伸。我們有一個公共平臺之后,無論是供應商還是消費者,通過平臺不斷的創新,更多更好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更多的滿足。正是這種價值創造的空間才讓河姆渡平臺擁有市場競爭力。
C2B與工業4.0
產業互聯網的應用現在還只是剛剛開端。下一步無論是河姆渡還是其他產業互聯網,大家努力的方向應該是C2B。
B就是深入到整個工業4.0最核心的概念——智能化生產。你不僅要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而且要讓消費者主動地參與到生產過程中來,這是過去商業邏輯的根本點。
過去商業邏輯是廠家預測消費者需求,然后把這個產品以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出來,接受消費者的檢驗。但未來你不僅僅可以在生產之前就和消費者有溝通,而且消費者可以參與到整個生產的過程中來。在購買前實現互動,每一個消費者的體驗就會得到極大提升,而廠家則可以獲得附加服務的機會。
工業4.0遇到的挑戰是個性化與規模化之間的矛盾。過去的工業生產都是大規模生產,如果過于強調個性化,規模效應會降低,成本會上升。廠商怎么樣在個性化與規模化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結合點?這是生產方式尋求突破的重要方向。
產業互聯網的痛點
如果企業能做到了這一點,智能化時代——生產方式的智能化就會到來,這是這一次產業革命最主要的未來方向。對于產業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探索,我們有很好的基礎。畢竟大家對于消費互聯網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體驗,大家很多方面都不再陌生。但是產業互聯網的難度遠遠大于消費互聯網:
首先就是傳統供應商的思維屏障。傳統企業一開始對于互聯網抱著畏懼心理。因為對待未知的東西,我們往往心存畏懼。即使看到了像河姆渡這樣的平臺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很多的廠商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營銷或者銷售放在這樣的平臺上;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很多互聯網企業犯了類似的錯誤,比如京東、當當這樣的互聯網平臺起來之后,很多零售企業非常痛苦,所以很多企業選擇了搭建自己的零售平臺。到目前為止,凡是零售企業自己搭建的零售電商平臺,沒有一個不是交了學費走了彎路,也耽誤了很多時間。產業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家不要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第二個挑戰就是企業流程的數據化。傳統企業往往比較困惑:企業到底流程怎么數據化?今天所有企業在思考如何進入這次產業革命。我們必須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讓新的產品和流程能夠數據化。從數據化、智能化獲得數據不是目的,數據是為了幫助決策者改善決策。很多企業對分析用戶數據還沒有基本的意識。
第三個就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智能建筑領域和消費互聯網不一樣,不是簡單的網上購買一個產品就結束了。它可能涉及到設計、產品的集成、線下的施工,包括后續的服務。這是一個非常長的鏈條和流程。企業怎么樣把線上和線下的環節打通,與整個產業互聯網完成了一個循環。
第二浪企業生存指南
在產業互聯網的浪潮當中,企業家要想更好地生存發展,必須做到四件事情:
第一件:核心流程智能化
一定要下決心把你的核心業務、核心流程、商業場景數據化、智能化。如果沒有數據化,實際上你就失去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機遇;
第二件:核心流程在線化
必須把核心流程在線化。不是有了數據只把數據放在那里,要讓數據能夠打通、能夠循環、能夠運轉,這離不開互聯網、物聯網的連接。只有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把所有數據都連接起來,我們的數據才真正有了生命;
第三件:擁抱平臺
非常重要的步驟是必須果斷擁抱平臺。對所有產業、企業家來講,你想要在技術革命的浪潮中獲得很好的發展和生存,和產業頂尖平臺合作是你不能夠回避的話題。你如果不合作,那就很可能就被邊緣化,或者被這個時代所拋棄,這是我們所有的企業家必須清醒認識到的;
第四件事情:組織變革
最后一個就是要組織變革。太多的企業家整天關注這些概念,但是回到辦公室一切都沒有改變。為什么沒有改變呢?因為你的組織流程、企業文化還停留在傳統的制造業思維模式當中。
企業家要高度關注產業互聯網,要下決心把企業最核心的流程和業務數據化、智能化、網絡化,保持開放的心態,擁抱產業互聯網的超級平臺。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享受產業互聯網這一次浪潮的時代紅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