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2019中國產業互聯網春季峰會”在上海盛大開幕,作為2019上半年產業互聯網領域的頭場盛會,來自投資機構、國企央企、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產業互聯網公司、產業鏈上下游服務企業、院校機構的千余名行業精英,參與了這場國內產業互聯網行業盛宴。
河姆渡CEO華建剛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會議并發表了主題演講,華建剛先生結合河姆渡的發展實踐,提出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幾點原則,以及實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共鳴。
以下內容是根據華建剛先生的講話錄音整理而成。
各位朋友,中午好!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產業互聯網春天的幾點冷思考》。現在已經到了午飯時間,還有這么多伙伴在一起交流對產業互聯網的認知和實踐,表示我們產業互聯網的春天還是很有溫度的。
我是河姆渡CEO華建剛,我們是一家智能建筑領域的產業電商平臺,我們的上游有大約五十萬家設備供應商及服務商,我們的下游也是五十萬家集成商、工程商,兩頭非常散,屬于大行業小企業的賽道,我們目前是一家以自營為主的產業電商平臺。
產業互聯網是一次難得的商業機遇,是工業時代全面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陣地,產業互聯網也將會是智能時代到來的橋頭堡。產業互聯網也許會是未來幾十年最值得興奮的商業機會之一。
我們之前是工業時代,強調以生產與商品為核心,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信息時代,強調以用戶與人為核心,過去是人找商品,現在已經到了商品找人的時代了。未來我們還將進入智能時代,智能時代將以數據與個性化服務為核心。
做產業互聯網,是繞不過建筑與建設領域的,因為這是一個最大的產業領域。在中國的建筑領域,數字化改造才剛剛開始,建筑領域的數字化整體能力相對比較弱,于是我們就有了這樣一個通過互聯網技術推動產業升級的機會,創辦了河姆渡平臺。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們對產業互聯網有了重新的定義:“以互聯網思維為底層架構,以智能技術為生產要素,以共享經濟為頂層設計的產業存續與價值交互的模式,稱之為產業互聯網。”
現在,關心產業互聯網的人越來越多,資本關注的也越來越多,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天跟投資機構的朋友們溝通,以前關注產業互聯網的投資機構寥寥無幾,現在差不多有一半的機構都在關注產業互聯網,以河姆渡為例,春節后,我們每周都會接待有實力的投資機構,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現在溫暖的人越來越多,聰明的錢越來越多,行業內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產業氛圍越來越熱。在這樣的氛圍和環境下,作為產業互聯網的實踐者,如何保持清醒,堅守商業的本質與商業的基本邏輯,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分享的幾點思考:
一、春天里的幾點冷思考
1.不忘初心,為價值而生,堅持長期奮斗,牢記商業本質
從事產業互聯網的人,很多都是來自這個產業的人,對產業非常了解,也對產業有情感,我們希望提升實體企業與相互間合作的效率,這是我們創業的初心。
所以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我們都需要不忘初心,為價值而生,實實在在的為用戶帶來價值。而不是謀求短期的不恰當的利益,也不能花里胡哨,做表面工作,做沒有誠信的事情。產業互聯網是很具體的事業,也只能腳踏實地,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跟消費互聯網的高速增長不同,產業互聯網需要與時間為伍,需要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毅力。
商業,無論外在形式如何變化,也不管是哪個年代,它的本質還是不變的,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
2.不能過度,不做投機,打好地基,保持節奏,厚積薄發
過度發力、過度營銷、過度宣傳、過度融資都是不可取的,過猶不及。踏踏實實打好基礎,才能獲得長期發展的機會。
在企業成長過程中,保持節奏尤為重要,河姆渡是15年成立的,成立之初我們就做了十年的發展規劃,我們第1年是啟動年,接下來3年,定位小三年,保持業績穩定發展,后續3年,定位大三年,確保業務快速增長,我們今年剛剛進入大三年。
在初創時期,追求利潤,未必是企業的最主要目標,打造好產品與獲得客戶認同,獲得市場口碑與市場份額,才是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所以,在河姆渡的第一個小三年,我們更加關注團隊基因的打造、商業模式的打磨和IT架構的搭建,這些比業績增長更有意義。
以商品為例,河姆渡在第一個小三年,注重SKU的標準化與一定的集中化,越標準越集中,單一品類的量越大,就越能匯聚向上穿透的基礎,穿透上游,平臺就具備了為下游創造價值的能力了。同時,下游再向平臺反饋更多數量與品類,平臺再去獲得上游的資源,這就形成了正向的良性循環。
當平臺體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再向上下游延伸,以此循環,就形成了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合作,并延伸出新商貿模式。
我們都是第一批把產業和互聯網進行融合的探路者,打好地基比啥都重要,穩扎穩打,方能厚積薄發。
3.三個問題常自省
1)產業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2)我們所在的行業如何產業互聯網化?
3)我們的產業互聯網為用戶創造價值了嗎?
常問是為了常想與常學,為了頭腦清晰。讓我們對新業態始終保持深層次的學習與認知,探尋產業互聯網的底層邏輯與基本規律,不走錯、不走偏。
今天我們在這里參加產業互聯網的春季峰會,我們在探討的也基本就是這三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會議很有必要、很有價值,大家共同討論,能夠讓我們兼聽則明,取長補短。
二、從河姆渡談幾點經營中的體會
河姆渡的四項基本原則
1.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堅持小切口深挖掘;
2.始終以企業屬性為導向,在合適的時候賺合適的錢,堅持經營規模與盈利能力的均衡發展;
3.始終以創新發展為導向,注重基礎架構與頂層設計,通過產品與服務方面的持續進步,獲得更多客戶的滿意;
4.始終以團隊進步為導向,保持好奇心與使命感,堅持團隊基因的打造,注重企業人才的內生。
企業經營,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其本質都是對外經營客戶、對內經營團隊。人才決定了我們進步的速度和質量。
在創業階段,需要把企業文化的基因像種子植入土壤一樣植入到團隊中。創始人、核心團隊對企業文化的堅持和推崇,決定了這個企業能夠走多遠、能夠飛多高。
同時,我們在這幾年的實踐中,也逐步形成了幾條紀律,主要有三條,現在也基本成為公司員工的工作導向。
1.不以解決客戶實際需求為目標的事情,不做。
2.不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的事情,不做。
3.不以通過數據來提升價值的事情,不做。
中國的建筑行業,產業基礎雄厚但效率不高,是我們迎接機遇的兩大前提。商業模式看價值,價值模型看效率。不提升效率、或者說不以技術驅動帶來效率提升的,可能還是帶著產業互聯網面具的項目公司,這些都需要警惕。
河姆渡重視數據化的工作,持續提升數據采集、分析、挖掘與利用的能力,堅持通過數據來提升價值,這些數據既為自己用,也為合作伙伴所用。
這幾年,我們也走了一些彎路。所以,我們內部也做過幾次對教訓的復盤,主要有以下幾點:
1.時髦的觀念須謹慎的對待
我們現在經常能接觸到時髦的觀念,包括今天我們提到了很多觀念,由于所處的行業不同、業務場景不同、企業情況不同,對待這些觀念都要一分為二,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商業的邏輯。
2.成本管理永遠是企業經營的硬道理
創業團隊省吃儉用是硬道理,成本管理既靠定位,也要有完善的內控能力。
3.執行力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企業經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企業的組織化能力,目標的結構化能力,團隊的專業化與一定的奮斗精神,都是企業執行力的重要保障。
4.緣分與共識比錢更重要
我們需要有緣份的資金,彼此之間有共同的認知,后續的合作才能健康長遠。
5.時刻警惕慣性思維與傳統習慣;
我們做產業互聯網的創業者,很多都是在傳統行業有著幾十年經驗的人,這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是我們非常了解行業的痛點和各類場景,劣勢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容易想起以前是怎么做的,而產業互聯網的基因是勇于創新。
6.實事求是,怎么好就怎么做。
事物其實并沒有這么復雜,大多數情況下,是我們把它給想復雜了。所以,復雜事情簡單化,大道至簡,怎么好就怎么做。
三、對產業互聯網未來的幾點展望
1.百里挑一的產業互聯網
2.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
3.會出現萬億級銷售規模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大家都在說,消費互聯網已經很難做了,我覺得,產業互聯網更難做。一個產業發展了很多年,已經形成了相對固態的行業生態與結構,各行各業也都是英雄輩出,強者如云。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要理出來,走出來,技術如何驅動、資源如何整合、頂層如何設計、模型如何建立、金融如何結合等,都是挑戰。所以說,產業互聯網是十里挑一,百里出一的賽道。
所以,我們作為創業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與對創業的敬畏之心,這就是今天我與各位領導、專家和朋友們交流春天里冷思考的初衷,這也是我最近考慮得比較多的地方。
產業互聯網的春天確實到了,從大的宏觀層面,中國龐大的產業基礎與產業效率普遍低下的實際情況,是春天來了的前提。中國經濟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及企業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在積極探索企業的轉型升級與降本增效。近年來,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也會在產業端率先落地,這為產業互聯網的技術驅動帶來了保障,等等。這些,都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與推動力。
春天到了,春天里,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的思考。知行合一,才能擁抱真正的春天,最終收獲秋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