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智能+”的概念,這預示著繼“互聯網+”之后,我國的眾多領域將迎來“智能化”的新階段。建筑行業作為國內的重要領域之一智能化的呼聲一直很高,這不僅是為了順應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對于建筑環境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也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期待。目前,這些需求集中表現在樓宇自動化系統、通過信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等核心系統的智能演進。
隨著建筑規模的擴大以及建筑等級的不斷拔高,城市建筑體內各種子系統應運而生,要實現對零散子系統的自動控制、實時監控以及自動測量,綜合管理平臺的重要日益凸顯。依托于體系周全的綜合管理平臺,能夠更好的幫助管理者實現對各項設備的運轉狀態、事故狀態、能耗、負荷的變動等信息的實時掌控,促進
智能建筑健康高效的運轉。
縱觀今年各家的產品方案,都進一步強化了平臺的系統集成能力,同時,新的平臺升級到了物聯網架構。這不難看出當下建筑領域正在從智能建筑往智慧建筑進階。
“建筑中樞神經”智能進階
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區別在于,智能建筑主要是推進物理系統信息化,自動化技術和建筑的深度融合,而智慧建筑則要更高階,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強調感知、推理、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
通過云平臺、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深度融合傳統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實現樓宇的數據深耕、價值洞察,達到數據賦能樓宇“生命”的智慧化管理的目標。
智能建筑未來時——智慧建筑
理想的智慧建筑應該是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可通過各子系統之間的聯動、信息碰撞來實現自動決策,最大程度簡化管理的流程以及優化管理效率。
對于行業的用戶而言,新的產品和方案往往能從成本控制、系統響應程度、系統操作流程等實操環節帶來新的突破,于細微之處將智慧建筑的理念貫穿于實際的應用場景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