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發展帶動了
智能建筑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外發達國家紛紛開始設計和建立自己的智能建筑,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而伴隨著近年的快速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我國也在逐步發展和建設智能建筑,在取得一定成績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下面
河姆渡小編就簡單地為您介紹一下我國智能
建筑工程的發展及現狀。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變革,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全球出現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引起廣泛關注,智能建筑就是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產生的。智能建筑產生于人類對建筑內外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的要求,通過對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4個基本要素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最優化的設計,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境空間。對使用者來說,智能建筑應能提供安全、舒適、快捷的優質服務,有一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發人們創造性的環境;對管理者來說,智能建筑應當建立一套先進、科學的綜合管理機制,不僅要求硬件設施先進,軟件方面和管理人員素質也要相應配套,以達到節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
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建筑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
建筑智能化行業的發展;自智能建筑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率發展,2012年市場規模達到861億元,2013年市場則超千億規模。然而,2012年我國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僅為26%左右,遠低于美國的70%、日本的60%,市場拓展空間巨大。我國平均每年新建建筑20億平米左右,預計這一過程還要持續25-30年。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未來幾年智能建筑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前景仍然巨大。
一、我國的智能建筑發展狀況
近幾年國內的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很快,智能建筑和系統集成的概念已頻繁出現在房地產行業各個環節,但這些智能建筑建成之后,真正能夠運行起來的很少,用戶的滿意率很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由于目前許多開發商對于智能系統了解有限,許多智能建筑、智能小區項目只是跟風而上和熱點炒作的產物,本身缺乏周密的規劃。大量的業主只是盲目追逐市場熱點、制造賣點,對自身需求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
2、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建筑智能化系統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也產生了許多盲目的設計。目前為止常用的建筑智能系統就已有高達十幾到二十幾個子系統,這給建筑智能系統的設計帶來了極大的難度。而智能建筑的基礎和出發點在于結合每一個具體建筑的特征和性能,做出個性化設計。業主的盲從勢必會給設計、施工單位帶來難題,使得智能建筑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
3、國內上百家生產智能系統產品的商家中存在某些惡性競爭行為:廠商不得不靠壓低價格來換取市場生存空間,低價格導致廠商降低利潤和壓低成本,最終導致總體產品質量下降,而國外知名
品牌卻仍以高價位保證的高品質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主流,最終產生物美與價廉不可兼得的矛盾。
4、許多不具備總包能力的公司接下項目后,通過分包的方式將具體環節轉讓給其他的小公司來做,一方面導致項目每個環節之間脫節,后續者跟進困難;另一方面導致從總承包商到具體的操作人員,層層下推,很難保證具體操作的質量,所謂的品牌意識更是所剩無幾。
5、中國的智能建筑市場十分巨大,但智能建筑技術、產品乃至工程都由外國公司把持,我國至今尚無一家自己的智能建筑技術工程公司能承擔國內大型智能化工程任務,導致大量外匯流失;而且很多設備往往由不同的國外廠家提供,產品兼容性差,以致單個產品性能不錯,但組成系統后效果較差;此外,系統建成后的后期維護和系統升級也缺乏國內專業隊伍予以支持和配合,使整個系統運行效果不佳。
6、智能建筑市場缺乏政府部門的統一管理,智能
建筑設計沒有可依據的設計規范和標準。現在我國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處于一種分割管理無序的狀態,牽制了我國智能技術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層面應當有如下動作:
1、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統一管理,使智能建筑行業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以實施對智能建筑市場的政策導向及管理。加強智能建筑專業施工隊伍的歸口管理并建立相應的資質審查、招投標、監理制度,維護國家及投資方的利益,促進智能化建筑在我國健康、有序的發展。
2、盡快制定智能建筑設計、施工的國家規范、標準。
3、應大力提倡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產品,走上國產化的道路,逐步縮小我國智能建筑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并扶植我國自己的專業化智能
工程設計及施工隊伍。
4、加強各類院校智能建筑學科的建設。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建筑大學和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計劃招收智能建筑方向研究生,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已開設了“建筑物智能化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大量各種層次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適應工程建設發展的需要。
5、以主管部門牽頭和相關行業部門聯合組織“智能建筑學會”或“智能建筑協會”,加強與相關行業專家學者聯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其他國家智能建筑工程的發展狀況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智能建筑的國家,也是智能建筑發展最迅速的國家。80年代
計算機網絡、信息處理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智能建筑的概念變成了現實。1984年1月在美國的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都市辦公大樓”。這幢舊樓改造的智能建筑內的空調、供水、防火防盜、供配電系統均由電腦控制,實現了
自動化綜合管理,而且客戶不必自己添置設備,便可獲得語言通訊、
電子郵件、文字處理、市場行情信息、科學計算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使客戶真正感到舒適、方便和安全。鑒于智能建筑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包括美國五角大樓等在內的許多原有建筑也紛紛進行改建使之成為智能大廈。
美國自90年代以來新建和改建的辦公大樓約有70%為智能建筑,著名的IBM、DEC公司總部大廈等都是智能建筑。目前美國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化住宅群,其占地3359公頃,由約8000棟小別墅組成,每棟別墅設置有16個信息點,僅
綜合布線造價就達2200萬美元。
日本在美國出現首座智能建筑后就很快跟進,成立了“建設省國家智能建筑專家委員會”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會”。日本在1985年8月建成了第一幢智能大樓——本田青山大樓。智能建筑至今已在日本全國開花結果,其中名氣比較大的有墅村證券大廈、安田大廈、KDD通信大廈、標致大廈、東京市政府大廈等。日本像松下、三井、東芝等大型電子公司也紛紛興建自己的智能辦公大樓,并在大樓建設過程中形成了智能建筑的“3A”體系即建筑自動化(BA)、通信自動化(CA)和辦公自動化(OA)。日本的智能建筑實現了開發、設計、施工規模化與集團化;以人為本,注重功能,兼顧未來發展與環境保護;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控制與人工智能技術,使住宅技術現代化。目前,日本智能建筑發展迅速,日本新建的建筑中80%以上將智能化,其中許多大城市建設了“智能化街區”“智能化群樓”或“智能化城市”。
在英國,同時有分別為健康人和殘疾人設計建造的智能建筑。每當談到英國的智能建筑時,人們都習慣提到3棟建筑,一是“完整”組織建設的別墅,二是“默特爾”公寓,三是智能化新千年住宅,而“默特爾”公寓因其為殘疾人定制的特點尤其值得關注。“默特爾”智能公寓將智能產品與高科技產品結合到一起,根據殘疾人的活動不便的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智能化的控制,為殘疾人盡可能提供方便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智能化系統公寓門鎖將無線電信號傳到
控制箱來開啟安全防護網,打開大門并且關閉預警器,一旦主人進到屋內,大門就會自動關上;使用專用的紅外線或無線電控制器就可以啟動房中的設備;屋內有滾梯和垂直升降的電梯來搭載輪椅上樓;可以通過紅外線、無線電控制器、語言眨眼
開關或吸氣和呼氣控制的氣動
開關遙控開啟電燈開關和加熱系統,遙控
電視機、收音機、微波爐、感應型電子爐具等電器設備開關;燈光會在門鈴或電話鈴響時閃爍以提醒失聰者;浴室中有可旋轉移動進行洗浴的地板式淋浴器,為無法使用浴巾的殘疾人準備的臂觸控制干體機和一個帶有嵌入式浴盆的衛生間。即便是行動最為不便的殘疾人,也可以輕松控制任何房中的設備。
總體來說,由于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行業發展較早,其產品更為系統和完善,從實際細節處實現“以人為本”的構想,更加適應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在設計和建造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國的智能建筑行業仍處于高速發展中,也存在較多不規范不合理之處,這就需要國家盡早推進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出臺。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建筑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將成為構建“中國夢”的牢固基石。但是智能建筑的發展離不開一些技術與產品的支持,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在我們河姆渡智能建筑官網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推薦閱讀:智能建筑包含哪些范圍?智能建筑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