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發布通告,將13類電子產品新增到BIS強制認證體系,產品涉及LED燈具、家電用電源、智能手表等產品。本通告計劃從公告發布后6個月起強制執行,即2018年2月16日。
據了解,印度進口產品認證項目最初屬于自愿認證,但2004年1月28日,印度商工部外貿總局發布29號通告,規定凡是進口屬于印度標準局109種強制進口認證產品范圍內的產品,外國生產商或印度進口商必須首先向印度標準局(BIS)申請進口產品認證證書,海關依據認證證書對進口貨物放行。
此前,印度BIS已分兩批對相關產品進行了強制性認證,其中第一批從1986年開始至今,主要包括輪胎、電熨斗、熱水壺、汽車配件等產品。第二批從2013年3月開始強制執行,包括便攜式電腦、平板電腦、顯示器、打印機等產品,并于2014年11月新增IT設備電源適配器、自鎮流LED等、復印機、移動電源燈產品。此次更新的13類產品屬于第三批強制性認證產品,將于2018年2月16日開始生效。
如若印度標準局(BIS)在接下來的6個月公布最新標準,則所有被納入強制注冊范圍的產品注冊標準都以BIS的最新標準為準。對于已經注冊完成的產品,抽檢將按照BIS最新標準進行測試。此外,更新證書也需在所有產品符合BIS最新標準的基礎上進行。
針對此次印度新政的出臺,在此提醒相關企業:要未雨綢繆,抓緊熟悉印度BIS認證的相關規定,多關注印度最新動向,以及印度標準局(BIS)在接下來的6個月即將公布的最新標準等;及時與客戶溝通相關認證要求,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續糾紛和損失。
印度一直是中國產品出口的重要貿易國家,據海關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共出口印度產品金額達到2229.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6%。其中電子產品約1815.4億人民幣,占總出口額的81.4%。因此,此次將13類電子產品繼續納入強制性認證,不僅擴大了認證產品范圍,對我國出口印度電子產品將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一是增加了產品出口成本。印度BIS認證一般單一產品需要約2至3萬的認證費用,同時BIS認證有效期一般為1年,申請者還須繳納年費,這勢必增加產品的出口成本。
二是認證周期較長。印度BIS認證需要經過申請、核查記錄、工廠檢驗、頒證、認證后監督等環節,認證周期往往需要6至8周,將對企業的產品出口帶來不小的倉儲壓力。
三是遞交資料繁多。申請認證的企業,需要提供申請表、產品工藝流程圖、質量控制體系資料、產品測試報告等一系列文件。程序較為繁瑣,將會消耗不小的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