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監控:
監控系統綜合了信息處理和控制功能,它的應用領域很廣。隨著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在傳統監控領域中呈現出一些新的需求。這些新的需求包括了大規模和復雜性、廣域分布、移動性、自律性和異物性、系統處于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以及智能化等方便的要求。
傳統監控系統存在的問題
傳統監控系統由于呈現規模小、控制任務相對簡單等特點,在系統設計方法方面,采用一種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即面向功能(結構化)的設計方法:在軟件體系結構方面,彩用集中式結構或客戶/服務器的結構,在系統可靠性方面,采用冗余備用方式。這些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監控系統的基本要求。然而隨著控制領域中呈現出新的需求,這些技術將逐漸不適應。
傳統監控弊端
界面:2D顯示平面環鏡圖,不能360度旋轉可視化查看。參數按鈕不能直觀可視,只有點擊出現環鏡界面參數圖。
操作性:傳統監控結構復雜,非機房操作人員操作起來不易熟練
視覺性:普通,簡單,視覺效果一般
設備故障:設備出現故障,軟件不能提示故障產品所在的精確位置,維修人員不能第一時間趕去維修設備。
場景更換:傳統監控只能監控某一監控畫片,不能切換其他廠景
成本:相對成本比較高,功能較為復雜。
嵌入式機房動力:雖然采用嵌入式解釋、主動上報傳輸機制,但監控數據由監控主機接收,強果網絡故障或監控主機出現故障,監控扔將缺失。
多串口服務器動力:采用透明傳輸機制,設備通信協議解釋由監控主機完成,如果網絡故障或控主機出現故障,監控將缺失;因經多次接口轉換,故障風險增加;采用點明式采集機制,協議解釋由監控主機實現,網絡數據流量大、帶寬壓力大
傳統動力環境監:工程布線比較復雜、布線成本高、依賴工控機性能;設備通信協議解釋由工控機完成,如果工控機出現故障(工控機畢竟是一臺電腦,7*24*365天工作,硬盤、內存、主機、電源、病毒引起的故障率高),監控將缺失,形成監控臨時盲區。工控機需提供合適的安裝環境:供電、環境溫度、安裝機架等。
來源:機房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