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公租房立人臉識別“防火墻”
從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了解到,該市將在公租房項目中推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為防止轉租、轉借行為立起“防火墻”。目前,合肥市一些公租房小區已經安裝了人臉識別
門禁系統。小區住戶可通過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掃描等方式注冊,待物業公司審核住戶為公租房承租人身份后,住戶上傳照片即可使用人臉識別功能,順利進出小區。訪客若要進入小區,住戶可在系統中生成二維碼發送給訪客臨時進入小區。
早在今年一月份在北京市兩會上,針對個別中介和租戶違規轉租公租房的問題,北京市已經對66個公租房項目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2019年將對全市所有近200個公租房項目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安裝運行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后,只有通過物業公司審核、完成人臉登記的人員才能出入公租房。該系統從技術上實現了對轉租、轉借、群租等違規使用公租房行為的管控。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傳統門禁方式的升級,以生物識別方式代替傳統的刷卡,通過人臉抓拍、人臉識別門禁、智能分析、聯網報警等系統的聯動,能夠實現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等。
同時,人臉識別系統所收集的數據,在對承租人進出和房屋是否閑置等情況進行分析的同時,還能對公租房小區內孤老人員、精神殘疾或需要監護居住的人員等進行特殊照顧。比如數據顯示獨居老人在一定時間未在園區出入,物業公司將立刻入戶走訪,以確保獨居老年人的起居安全,預防意外發生。
千億市場規模,公租房成人臉識別市場新增值點
一直以來,公租房以其保障性、政策支持性、租賃性、專業性和供應群體廣泛性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困擾著租賃方和租戶,轉租、轉借、群租等違規行為一度讓公租房處于安全灰色地帶。公租房迫切需要解決安全的問題,而人臉識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違規使用公租房行為的管控。
臉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人臉識別在一些行業已經有所應用,如公安領域的出入境邊檢、刑偵等,交通領域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場景,教育行業的人臉考勤、宿舍出入管理、幼兒園接送等。作為人和智能的連接入口有著巨大的潛力。
依靠“制度+科技”,進一步提升公租房運營管理水平,杜絕具有保障性質的公租房轉租他人謀利,公租房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將成為一大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估算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的10%左右。2010-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7%。目前來看,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較小,然而市場空間巨大。從場景評估的角度來看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空間,依據各場景的市場空間和人臉識別技術占產業鏈價值的比例,未來十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
根據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的10%左右,因此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約為17.25億元,其中金融領域約3.28億元,安防領域約5.69億元,考勤門禁領域約6.99億元,其他領域剛剛起步,約為1.29億元,未來市場可期。從數據來看,公租房人臉識別
門禁僅僅占人臉識別領域中的一小部分細分市場,便能帶來巨大的增量市場。
人臉識別能落地的場景還有很多
最近幾年,隨著深度學習算法的成熟,使得人臉的準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深度學習算法為基礎的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為人臉識別提供了強大的計算和分析工具,同時,龐大的具備生物特征的數據也為機器訓練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信在未來,人臉識別將在各個領域上更上一個臺階。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在人臉識別領域在國際上的排名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組織的人臉識別算法測試排名中,中國的人臉識別算法在千萬分之一的誤報下達到識別準確率95.5%,成為當時全球業界在此項指標下的最好水平。
如此傲人的成績,我們自然要為之開心。但是,在中國,專攻人臉識別技術領域的企業不僅僅這幾家,能夠在眾多企業中獨占鰲頭,技術的精進和市場的占比是最關鍵的條件。小眾領域中人臉識別普及率并不高,這也正是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