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G”成為了市場上大熱的詞匯。自中國工信部在2019年全國無線電管理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加快5G商用進程后,A股市場里不少5G的概念股指數也緊跟上漲,不少投資者、企業家更是將5G奉為下一個“風口”。
“5G時代”=“高智能時代”?
近期,網絡上對5G時代的描繪顯得非常美好:一臺比你妻子、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更會照顧你的智能冰箱;可以指揮城市交通,幫助實現車型分類,根據路段運載能力安排車輛行駛路線,支持智能交通管理,減少城市擁堵;在5G網絡支持下,外科醫生可以通過使用 VR 頭盔和特殊手套,來控制機器人手臂在萬里之外進行手術,挽救病人生命……
似乎5G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就會大變樣了。
家電網了解到,據統計,2018年1月2日至2019年2月20日,中國5G行業凈流入金額為945.91億元,預期中國5G建網的投資規模大概在1.2萬億元左右。同時,在政策的推動下,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提速。中國聯通低頻重耕L900及L1800基站41.6萬站,招標金額超百億;中國移動啟動2019年光纖集采:1.05億芯公里,投標限價101.5億元。5G商用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但是,此前曾搶跑5G,并在去年10月初推出全球首個5G商用服務“5G Home”的美國運營商Verizon在今年1月31日宣布稱:將暫停拓展5G商用服務,至少要等到2019年下半年。有業內人士表示,外界夸大了5G的作用。他認為5G的發展會是緩慢的,如果不解決網絡結構的問題,5G用上來和4G也差不多。不認為現在5G會有這么大的市場空間。
反觀在2017年、2018年在中國市場興起的智能家居,實際上距離廠商口中的“萬物互聯”還有一定的差距:不少智能家居仍舊需要手機通過app來進行控制,而早在上世紀末就有用手機短信來控制的電熱水器、電飯鍋產品。這些廠商口中的“智能”,更多的只是一個遠程控制的概念,而非業界常說的可根據周遭環境和人的不同需求產生一些自身的調整。
人工智能服務喊了不到兩年,難道5G一到中國就能擁有高智能環境了嗎?
“風口”思維不適宜5G應用
2011年前,雖然出現過各種時代潮流,然而卻都是大的趨勢,而不是具體的業務模式,當年的投資市場,有明顯的一個特征是玩家不會扎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而到了2011年,“風口”思維一下變得流行起來。這股從互聯網創業起始的思維迅速地感染了各行各業。隨著科技發達,創新的道路越來越難走,投資者逐漸形成“投資賽道而不是投資賽馬”的思維,而對于創業者來說,緊追風口往往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從而存活甚至做大。
但是,從如VR/AR、區塊鏈、無人貨架到共享單車,在這些曾經的“風口”中,有點企業只能被收購、有點企業破產,甚至有整個行業都集體踏空。今年,有許多的“風口”供創業者去選擇,但是5G這個概念,并不適宜“風口”思維。畢竟,從整個產業鏈來說,即便是終端廠商大吹特吹5G的優勢,沒有運營商的網絡布設,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行業人士告訴家電網,在“風口”思維的背后,反映了當下行業中跟風、盲目、懶于思考的不良風氣,不想花費功夫研究市場、研究消費需求,只想著隨大流,賺容易錢。而5G行業如今基礎設施尚在建設當中,相關的應用和接入效果也尚未經過市場檢驗,不適合以玩票的心態進入。
來源: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