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也在中華大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建筑業作為老牌的傳統行業,在被賦予了全新的智慧內涵后,也成為了新興產業,卯足了力氣,與AR、人工智能、IoT等一干“小鮮肉”產業,在科技的賽道上競速。
此前,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其中建筑業,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35086億元,同比增長9.9%。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0.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9%。
2018建筑業總產值持續增長的態勢十分顯著,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近些年呼吁建筑業進行改革的聲音持續不斷,目前傳統建筑行業確實存在許多弊端,從設計階段到后期運維很多問題層出不窮,例如:建筑工地、工人的粗放式管理,專業知識不足,資源、能源消耗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建筑后期運維困難等等。
智慧建筑,就是建筑行業變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智慧建筑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顯著的優點。人、自然、城市的和諧共生,協調發展是未來城市建筑建造的必然趨勢。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智慧建筑行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新興技術的支撐,如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只肥羊上,薅上一把羊毛?BIM技術必不可少!
智慧建筑對于建筑功能需求的相對于傳統建筑而言越來越細化明確,因此需要布置規劃的各類復雜的管線和設備,在設計過程中難以避免出現紕漏,產生重疊和交叉碰撞的現象,或者部分功能難以達到最優化,當然還包括后期的建筑運維,同樣需要在設計之初考慮在內。
而通過BIM的設計,在統一的軟件平臺下,基于整個項目協同進行,建筑、結構、暖通、水電、設備等專業的設計師共同在一個三維模型下進行設計操作,通過反饋進行精準修改,同時BIM在規劃、造價、施工進度管理、后期建筑運維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通過碰撞檢查、進度模擬等應用,進行建筑的設計、施工方案優化,形成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完成從設計到運維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傳遞與覆蓋。
(BIM建模主要設計流程圖)
此前,《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GB/T51235-2017)國家標準在2018年1月正式實施。BIM標準的出臺,對于建筑行業信息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縱觀整個建筑業,與BIM相關的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在智慧建筑領域也缺少相應的運維標準與建設規范。
目前,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智慧建筑專業委員會立足智慧建筑可持續發展,組織行業約20家企事業單位正在開展《智慧建筑運維信息模型應用技術要求》團體標準編制工作,規范BIM技術在智慧建筑運維階段的技術要求。同時《智慧建筑建設規范》(導則)也正在向應用行業及相關單位征集參編單位。
新技術為建筑業發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機遇,同時也存在諸多挑戰,如何讓智慧建筑行業少走些彎路,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標準共享,需要智慧建筑產業鏈上企事業單位的開放、集成、合作與共享,才能讓智慧建筑行業邁上更高臺階。
來源:全國智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