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過門禁、上下班打卡、機場安檢等等都可能掃一掃臉。人臉識別作為一種重要的身份識別標識,已經不僅限于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公安機關各警種業務中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日常巡邏、戶籍調查、出入境管理和刑事案件偵查中,都會通過辨識人臉來核實相關人員的身份。同時,在刑事案件調查錄像時,由于大量的視頻錄像造成大量時間和警力的浪費。人臉識別系統的結構化云識別存儲管理可為警務實戰提高效率,結合其他的案件線索,提升公安的實戰能力。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日漸成熟,人臉識別技術迎來了爆發期。那么,人臉識別在安防領域究竟有哪些應用?
行人闖紅燈步入“刷臉”時代
我們都知道,行人闖紅燈這種陋習很難治理,長期以來,行人不按紅綠燈指示隨意過街擾亂正常交通秩序,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擁堵,也帶來了事故隱患,有數據顯示,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機動車過馬路闖紅燈引起的。
面對這種陋習,我們當然要敢于說不!就在近日,湖北黃石大冶街頭就設立了一個“噴水”裝置,據說是專門整治“中國式”馬路的神器。據介紹,該神器由“行人闖紅燈自動識別抓拍系統”和“行人過馬路激光彩虹道閘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自動識別抓拍系統”由前端抓拍單元、違法曝光單元及后臺數據分析等部分構成,主要通過視頻檢測行人闖紅燈的行為,對人臉進行實時提取和識別,自動儲存闖紅燈的人臉數據并上傳至大冶市公安局大數據偵查實驗中心,通過聯網搜索比對核實違法人員的真實身份,并實時在電子大屏上對違法人員進行曝光。這套系統對屢次闖紅燈人員將會記入社會征信系統,也可作為行人闖紅燈違法的處理依據。
而“激光彩虹道閘系統”是由激光彩虹設備、紅綠燈提示設備和語音警示設備組成,在行人橫過馬路時,不僅可以“看得見”紅綠燈,“聽得見”語音提示,還能真實地感受到水霧的噴射提醒,比如當有行人闖紅燈時,系統會發出“現在是紅燈,請不要通行,通行危險”的語音提示并自動噴射水霧以警告闖紅燈的行人。
先不說這個神器管不管用,這個創意度還是有的吧,就憑這個腦洞大開的創意,我想今后馬路上闖紅燈的行人一定會少很多吧!
人臉識別技術給孩子添加了一把保護鎖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一個人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吃”等等來借鑒教育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事實證明這樣的教育對大部分的孩子是不管用的。盡管我國有關部門全力打擊,但是拐賣兒童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兒童拐賣不僅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對家人更是一種打擊!嚴重影響到社會秩序。
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很多學校已經安裝了面部識別系統。這些系統采用人臉識別加IC/ID卡(非接觸式智能卡)雙重認證:每一位幼兒在入學注冊時進行相關登記:資料、面像、IC/ID卡號、接送者、接送者面像。
入園要刷卡,放學要刷卡并進行家長人臉認證。認證成功即可放行,認證不成功就會通知警務人員,系統會記錄每個被識別的圖像。接送的時間,接送的人員照片都能查詢。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兒童被拐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兩種應用,人臉識別技術還廣泛應用于小區的建設。
對于上班族的我們來說,爭分奪秒那是老生常談了,如果到小區門口忘記帶門禁卡那就悲劇了。如今,有了人臉識別技術,忘記帶門禁卡那還叫事兒嗎?人臉就是我們隨身攜帶的門禁卡。
對于老舊小區,存在外來人員占比高、流動性強等特點,長期以來,外人可以隨意進出,小區發案率高,治理難度大。這時候,人臉識別技術就該發揮作用了,啟用人臉識別門禁之后,不曾在系統里登記過信息的人無法自由出入,有效杜絕陌生人隨意進出,進一步強化社區安全管理。
可以說,人臉識別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社區安全管理方式,使得社區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自主化。
結語: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完善,人臉識別技術讓我們的社會更安全、更智能、更人性化。相信未來的人臉識別技術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