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電保護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開關)是一種電氣安全裝置。
漏電保護器串接在低壓電路中,當發生漏電和觸電時,泄露電流達到保護器所限定的動作電流值時,立即在限定時間內動作斷開線路。當線路正常時,沒發生漏電或觸電的狀態時,通過零序互感器的電流矢量和等于零,流入=流出,這樣漏電環形鐵芯的次級沒有輸出,漏電保護器斷路器不動作,系統正常供電。
當線路發生漏電或有人觸電時,由于漏電流的存在,流入≠流出,這樣供電電流就大于返回電流,通過環形鐵芯的兩路電流向量和就不為0,鐵芯中出現交變的磁通。在交變磁通的作用下,零序互感器次級就有感應電流產生,當感應電流達到額定值時,脫扣器驅動斷路器自動跳閘,切斷漏電或觸電線路,實現漏電保護。
漏電保護器安裝了還是會觸電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對漏電保護器的功能不了解,以為安裝了漏電保護器就萬事大吉。因為有了漏電保護器而忽視了其它保護裝置,一旦發生漏電就會非常危險,這是因為漏電保護器并非萬無一失,至少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就不會跳閘。
一、漏保功能損壞不跳閘
漏電保護器是一種可以安裝在開關、插座、插頭中的一種附件。有了它,開關、插座、插頭就擁有了漏電后跳閘的能力。
但是這種附件的穩定性遠遠比不了開關、插座和插頭,往往是用著用著就壞了。更要命的是,附件是否損壞并不能通過觀察確定(損壞后開關、插座、插頭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從外觀上一點都看不出來),而是需要人工測試才能得知。
二、無泄漏電流不跳閘
漏電保護器的工作原理是測量零線和火線上的電流,如果二者數值不同(差值超過動作電流值),就會被認為是有漏電——反之,則認為沒有漏電。
正常觸電時,電流會經過人體流向大地,形成了新的回路——此時零線與火線的電流必然不同,于是漏電保護器可以切斷電源。
但是還有一種特殊形式的觸電,即人同時接觸零線與火線,且未接觸大地,這時的人相當于一個用電器被接入電路中的,而且零線與火線上的電流相同,漏電保護器壓根不起作用。很多穿著絕緣膠鞋、站在木椅子上工作的電工觸電身亡,多是這種原因。
三、輕微觸電不跳閘
所有漏電保護器上都會有一個參數,寫作“I△n 0.03A”或者“I△n 30mA”(0.03A=30mA)。這里“I△n”的意思是“剩余動作電流”,即漏電電流超過30mA(家用漏電開關一般是30mA,漏電插頭和漏電插座一般是10mA),漏電保護器才會切斷電源(這樣設置,是為了防止漏保誤動作)。
30mA是正常成年人能夠承受的最大安全電流,超過這個數值,就會對人體產生較大傷害。30mA電流,足以讓人感到劇痛,甚至出現輕微灼傷。如果是小孩,或者成人皮膚剛剛出過汗、身上有水,這個數值足以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命。
總之,漏電保護器的確是好東西,它讓我們的用電更加安全。但是僅僅憑借漏電保護器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地線、等電位、產品質量等等多方面配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