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必須意識到,智能建筑在空間優化和員工工作效率方面可以帶來比僅僅降低能源成本更大的價值。
大多數關于智能建筑的討論都涉及設施管理。建筑物可以使用實時系統來監控和管理安全、HVAC、照明和能源管理。其他前沿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大堂和智能電梯。
這場流行病增加了對更智能、更直觀系統的需求。雇主必須保證他們的工人是安全的。他們需要實時解決方案來幫助監控和執行員工的社交距離以及逐個房間的環境健康質量。
他們還需要訪客管理系統,當他們進入設施時,不僅僅是讓人登錄。在許多情況下,訪客將需要接受篩查(快速體溫檢查),并跟蹤他們在整個建筑中的行動,以確保房間不會過于擁擠。
更具包容性的智能建筑方案
傳統上,智能建筑改善了對建筑物管理物理方面的控制。管理這些功能的實時系統依賴于集成的傳感器和物聯網系統元素來捕獲數據,以得出基于AI的數據分析。
現在,隨著人們回到辦公室,滿足新規范的要求要多得多。具體地說,需要的是從傳統的、通常是專有的智能建筑系統過渡到基于開放架構的系統,該體系結構允許離散的智能建筑系統協同工作。
成本節約仍然推動了對智能建筑系統的需求。但現在,公司和建筑業主意識到,在空間優化和員工生產率方面,不僅僅是降低能源成本,還有更多的價值。因此,需要新系統來:
測量整個建筑的實時占用情況:如果任何房間或公共區域的密度水平過高,系統必須能夠啟動去密化過程。
監控至座椅水平:需要知道是否或何時有人坐在工作站或占用房間,以協調表面的清潔和消毒。
控制空氣質量:智能建筑不僅要監控環境狀況,還必須實時做出動態反應和調整。如果一個房間的人數開始增加,增加通風以確保適當的空氣流通。正是這些類型的行動才是新工作場所所需要的。
集成這些不同的系統是智能建筑的未來。這一趨勢與智慧城市空間的發展趨勢相似。智慧城市通常被設想為一個整體實體,其中來自普及傳感器的數據被集中分析用于許多用例。這樣的概念正在改變,因為大多數智慧城市將可能是多個智能空間的集合,包括智能紅綠燈、智能大堂、智能道路、智能公用設施、智能廢物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