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消息,7月1日,在經歷30天的緊張施工后,港珠澳大橋5G通信
網絡建設圓滿完成,并以全優指標通過了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至此,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及世界上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連接三地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如何無線覆蓋
鐵塔公司作為港珠澳大橋公網通信建設項目的建設者,實現了公網通信與大橋主體建設的設計、施工、開通三同步。實現了100%共享現有設施資源,總體投資成本相比傳統模式下降了66%,建設周期縮短65天。
2020年4月初,中國鐵塔珠海分公司承接了運營商需求,著手籌備港珠澳大橋5G網絡建設。因受疫情及港珠澳大橋特殊性影響,邊檢及大橋管理單位對上橋施工要求極其嚴格。
雙方多次溝通協調,邊檢提出“1+30+5”的要求,即施工期限至多1個月、施工人數至多30人及上橋車輛(限定工程車)至多5輛。據此要求,鐵塔公司進行調整,將施工人數從57人降至29人,施工期限降至1個月內,并承諾施工期間嚴格遵守規定,做好各項安全防護工作。
港珠澳大橋通信公網共享使用25座龍門架,其中14座龍門架沒有預設5G抱桿安裝位置,無法加裝5G天線設備。為保證大橋5G信號做到連續覆蓋,增強用戶5G體驗感,在邊檢同意后,施工隊提前上橋勘察,勘察發現可將拆除原有的3根1米抱桿騰出法蘭盤及空間替換安裝1根3米抱桿,以加裝5G設備。經與運營商協商確認,最終確認以“14座龍門架替換抱桿+11座龍門架利舊”的形式,對港珠澳大橋上的25座龍門架進行5G設備加裝及改造。
鐵塔公司原本的施工方案為:設置圍閉(含250個反光錐+8個標識牌)-配套組施工-無線施工隊施工-回收圍閉,花費時間約為8小時,1天只能完成1個龍門架的施工。受施工前期進展緩慢及臺風“鸚鵡”影響,原施工方案已無法滿足工期進度。
于是更改施工方案,多采購一套圍閉用于施工,配套組對龍門架A施工的同時,無線施工隊對龍門架B施工,完成后互換位置施工,以并行的方式加快施工進度,最終確保了25個龍門架的通信改造完成。
據媒體報道,當前港珠澳大橋上共設有24個5G基站,經初步測試,橋上5G網絡平均速率達到600M/S的目標,并將繼續優化,逐步實現平均速率達到1000M/S的目標。通過探索將5G、北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大橋運維融合和集成創新,可為大橋的安全運營提供有力保障,更能為相同類型的“生命線工程”提供支撐。
港珠澳大橋5G全覆蓋發揮多方面效能
一、超高速下載、沉浸式觀光游覽、物聯網管理等應用,為旅客帶來豐富便捷的生活體驗。
二、助力大橋建運力調度智慧監管執法指揮系統,提高對突發異常客流的監測和應急預警能力。
三、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探索口岸的高清人臉識別、大橋上的無人駕駛等應用。
四、助力機械人巡檢、遠程控制作業等新型養護,為重大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能運維做探索。
國內其它大橋的無線覆蓋
實際上,我國除了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覆蓋還有南沙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等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
1、國內首條5G信號覆蓋跨江特大橋——南沙大橋
南沙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建世界級跨江特大橋,總長度12.89公里,全線橋梁,橋梁寬度40.5米,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建設隊伍采用宏+微結合的綜合覆蓋方案,共建設5個宏站、63個微站,建設周期只用了短短30天,實現了同步建設、提前開通。
2、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實現5G信號覆蓋——五峰山長江大橋
五峰山大橋信號覆蓋一直是“連鎮鐵路”專網覆蓋項目的難點,僅覆蓋大橋引橋段就需要建設75米超高塔,由于江堤土質松軟及塔高等因素,導致建設成本高、難度大。
中國鐵塔鎮江分公司與國網鎮江供電公司多方協調,最終雙方在推動“一塔多用”、深化共享方面達成了共識。五峰山跨江鐵塔高168米,跨江輸電線路全長1287米,與五峰山長江大橋平行。經過國網供電與鐵塔公司雙方的合作努力,終于完成5G基站建設。
用5G新基建架起“高速橋”,在高速行車中獲得更好的5G網絡體驗,這樣信號滿滿的橋梁誰不愛?同時也為咱們弱電通信人感到驕傲,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成功覆蓋。
——內容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