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智能家居可不是一般的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或用到智能家居產品,像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門窗等設備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那么,智能家居市場你知道有多大嗎?智能家居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據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
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403.4億元,同比增長41.0%。到了2016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642.4億元,同比增長59.3%。截止至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長至866億元,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285億元左右。預計2019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422億元,呈現逐年增長千億元趨勢。
若按照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8.13%計算,我們預測在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以上,在2023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以80后和90后為代表的青年人群,對居家生活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隨著其收入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群已經接管了家電購買中的話語權,他們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智能家電消費的主力軍。
智能音箱:最早的入口
阿里、百度和小米最具競爭力就像最初的互聯網時期,PC是互聯網商業的入口,起初的商業互聯網時代就建立在PC網絡之中,而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時代,各種手機APP又成為新的入口方式。在物聯網時代,成為在智能家居的“入口”,就等于手握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的流量。而
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中有著成為“入口”的優勢,但不是唯一。
家庭是一個復雜的人員場景,有中青年還有孩子與老人。這時候像路由器、冰箱等家具未必適合全年齡層的用戶進行交互。而智能音箱獨特的語音交互體系與較低的入手價格,使得其在入口場景這一點上更為適合。
發展至今,國內的智能音箱行業就形成了以阿里的天貓精靈、小米公司的小愛同學以及百度的小度,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公司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其它還在維持的公司暫時還沒有挑戰它們的可能性。
其中阿里占據著體量優勢,阿里云的數據支持會是天貓精靈的核心競爭力;百度占據的是技術優勢,其AI技術在國內領先;而小米則占據著生態優勢,小米本身就在經營著整個的小米智能生態,在連接屬性上能搶占先機。目前這三家的智能音箱互為競品,未來或許會有一戰。
小米:典型案例
近年來,我們看到一些兼具“家電”和“互聯網”基因的公司,秉持著對智能家居概念新的理解,從產品定義、技術研發、市場渠道、生態搭建等多個維度,嘗試將智能家居帶入現實。我們將以小米生態鏈企業作為研究范圍,對部分典型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進行剖析。
2013年到2014年是小米增長速度最快的兩年,也是智能硬件最火的兩年。雷軍想讓聯合創始人劉德以小米的名義去投一批優秀的創業公司,劉德欣然接受,這就有了后來的小米生態鏈投資。據公開數據顯示,5年不到,小米投資和孵化了220家生態鏈企業,其中100多家專注于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品,華米、云米等均已獨立上市。
小米通過銷售硬件來產生流量的入口,通過互聯網服務來創造價值,做互聯網用戶鏈接,同時發展其電商和新零售渠道。米粉由小米手機和米家APP入手,延展至生態鏈的其他智能家居產品,以手機或系統為中心,控制其他智能設備,形成了智能家居的生態。
5G時代的到來,給IoT設備的增長提供了新機會。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小米IoT平臺現在已經支持2000款設備,智能設備連接數超過1.32億臺。小愛同學的累計激活設備數1億臺,累計喚醒次數80億次,月活躍用戶超過3400萬。
發展迅猛并不意味著就此可以高枕無憂。無論是智能家居的專業從業者,還是作為消費者,都能時刻從中體會到深刻的行業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