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系統的網絡中,需要傳輸大量、持續的視頻數據,這就要求交換機具有穩定轉發數據的能力。交換機接入的攝像頭數量越多,流經該交換機的數據量就會越大。我們可以碼流想象成水流,交換機就是一個個的水利樞紐,一旦流轉的水流超出負荷,大壩就會潰堤。
同理,如果
交換機下的攝像頭轉發的數據量超出某個端口的轉發能力,也同樣會造成這個端口丟棄大量的數據,出現問題。比如百兆的交換機轉發超出100M的數據量,就會造成大量丟包,導致花屏卡頓現象。
那么,到底接入多少個攝像頭就需要選擇千兆交換機呢?有一個標準,看攝像頭上聯端口轉發數據量的大小:如果上聯端口轉發數據量大于70M,就選擇千兆端口,即選擇千兆交換機或千兆上聯交換機。
這里有一個快速計算和選擇的方法:帶寬值=(子碼流+主碼流)*通道數*1.2
①帶寬值>70M,用千兆
②帶寬值<70M,用百兆
舉個例子來說明:有臺交換機,接入了20臺H.264 200W的攝像機(4+1M),那么按此計算,上聯端口的轉發速率就是(4+1)*20*1.2=120M>70M,這種情況就要用千兆交換機。某些場景里,交換機只有一個端口需要是千兆,但如果不能優化系統結構,平衡流量,那么就需要配千兆交換機或者千兆上聯交換機。
問題來了1:碼流計算過程是很清楚,但是為什么要乘以1.2呢?
因為根據網絡通訊原理,數據包的封裝也是遵循TCP/IP協議的,數據部分需要打上各個協議層的頭部字段才能順利傳輸,所以頭部也會占用一定比例的開銷。
我們經常說的
攝像機4M碼率、2M碼率等,指的其實都是數據部分的大小。根據數據通信比例,頭部開銷約占20%,所以公式里要乘以1.2。
問題來了2:為什么是70M不是100M呢?
主要是為了考慮突發流量。視頻數據流是由很多的幀組成的,看似平緩的數據流,實際會發生很多瞬間突發數據,這種情況就需要交換機對數據的波動能夠進行緩沖和整流處理。
交換機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轉發-存儲-轉發,所以建議有一定的預留,設計交換網絡時能有30%~40%的預留,一個100M的端口,建議轉發流量不超出70M。
通過以上計算您是否了解在視頻監控系統中應該如何選擇千兆交換機與百兆交換機呢?如果您還是不確定,可以直接將您的需求提交給我們,河姆渡
弱電安防平臺技術人員將會根據幫您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