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一幢建筑,小到一個保險柜,都需要安防系統防止非法入侵。在這些場景中,示警(預警)探測器是檢測入侵的第一環。但是什么樣的環境適用什么樣的入侵探測器呢?這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自動報警器中入侵探測器的分類及安裝方法。
自動報警器中的入侵
探測器分類主要可以按照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來分類。
從工作原理上來分,有微波探測器、紅外探測器、超聲波探測器、聲控探測器、振動探測器、玻璃破碎探測器、電場感應式探測器、電容變化探測器,以及使用了復合技術的探測器。
從按照探測器的工作方式來分,可以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探測器需要向防范區域不斷釋放某種能量,如紅外、超聲波等;被動式則不釋放能量,而從目標獲得信號,如紅外、聲音、振動等。
這里河姆渡
弱電安防小編選取了集中應用較多的探測器,為大家講一下安裝時的一些細節。
一、被動式紅外入侵探測器
1、選對器材
自動溫度補償;
要有硬件和算法排除小動物干擾;
要有抗強光技術。
2、安裝姿勢很重眼
壁掛式安裝高度需要2.2 m左右,視角與入侵方向成90°;
吸頂式安裝在防范區域的天花板上,水平安裝即可;
樓道探測器視角應面對樓道走向,安裝位置能全部封鎖樓道,距離地面2.0 m左右。
3、要降低信號干擾
探測器不應正對陽光或其他強光光源,對于暖氣、火爐、電加熱器、空調出風口這種能引起溫度強烈變化的裝置,也應該盡力避開。
其他的被動探測器,如微波-被動紅外探測器等,安裝方式類似。采用壁掛安裝時,視角和被監控區域應當成45°。
二、主動式紅外入侵探測器
1、好硬件是基礎
要保證工作環境,因此外殼要給力,能夠防雨、防霜、防霧、遮陽;
應當采用雙射束或四射束鑒定技術;
應當足夠“聰明”,比如遇到惡劣天氣時,能自動增加探測靈敏度。
2、保證多臺設備不“打架”
當系統中存在多臺設備時,應當設置不同的紅外發射頻率,防止相互干擾造成錯報。
3、警戒距離
室外探測器的最遠警戒距離不超過最大射束距離的1/6。
4、場景禁忌
紅外光路中不能有阻擋物;
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接收機透鏡;
不適宜用于氣候惡劣的場所,如濃霧、毛毛雨、環境臟亂差、動物經常出沒的場所。
三、電動式振動探測器
1、哪里需要,就裝哪里
明敷、暗敷皆可,一般安裝于容易被入侵的地方,比如保險柜、門窗、墻壁等。安裝在墻壁上時,距離地面2~2.4 m;安裝時室外時,通常埋入地下,深度10 cm左右。但是盡量不要埋入土質松軟的地方。
2、安裝位置也有禁忌
振動探測器要遠離振動源,比如冰箱、空調、樹木等,以免造成誤報;
同理,這種探測器不適合用于強振動源的場所,如公路、鐵路等場所。
四、電動式振動電纜入侵探測器
1、安裝位置
安裝在圍欄上時,電纜應當敷設在圍欄的2/3高度處,安裝間隔視說明書而定;
安裝于柵狀圍欄上時,宜將傳感電纜穿入金屬管內置于柵欄的頂端。固定金屬管的卡子與管子之間應留有少量活動空間,以便入侵時能夠產生振動。
2、圍墻安裝要點
電纜穿入金屬管,用金屬支架將金屬管寬松地固定在圍墻內側或外側的上方;
在圍墻上安裝鐵刺網,電纜敷設在鐵刺網上,敷設方法與上述網狀圍欄情況類同;
用支架將電纜固定在圍墻內側或外側的2/3高度處。
3、如果經過大門
電線電纜敷設需經過大門時,應將電纜穿入金屬管埋人地下1 m深處。
4、室內安裝
室內安裝時,將電纜敷設在可能入侵的房屋墻體的2/3高度處或頂棚板、地板上,明敷、暗敷均可。
5、接線盒
接線盒(內置前置信號處理器)應固定安裝在傳感電纜附近的樁柱或墻體上,且注意防破壞,其地線應良好接地。
6、電纜分區
電纜分區要恰當,每個警戒區域不宜過長,最好不超過300 m,以便能確定入侵部位。
以上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入侵探測器,我們選擇入侵探測器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如果有需要,您也可以在河姆渡
智能建筑平臺上選擇合適的入侵探測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