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無小事,校園承載著著國家、社會和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校園
安防是智能安防發展的重點,除了前面我們介紹的中小學一鍵報警系統,開放式高校如何布局智能安防系統,
河姆渡小編作為
智能建筑行業的一員,對于高校智能安防有一些思考,希望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校園安防綜合管理平臺高度集成應建立在開放的生態基礎上
綜合安防管理平臺業務組件主要包括:
視頻監控、
門禁管理、停車場、入侵報警、行車監控、考勤管理、食堂消費管理、梯控、
可視對講、訪客管理、巡更、人臉識別監控、圖上監控、
電視墻、網絡管理、安防區域管理、安防用戶管理、安防基礎數據等。當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市場占有率絕對壟斷的公司,也就難以出現封閉的IOS。
校園安防綜合管理平臺應是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平臺,通過接入視頻監控、一卡通、停車場、報警檢測等系統的設備,獲取業務系統數據,實現安防信息化集成與聯動。單一廠家、單一
品牌前提下,基于“統一軟件技術架構”理念設計,采用業務組件化技術,滿足平臺在業務上的彈性擴展。理論上最合適建成適用于全行業通用綜合安防業務,對各系統資源進行了整合和集中管理,實現統一部署、統一配置、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的綜合管理平臺。類似于
手機,要么廠家市場占有率夠牛如蘋果,開發出封閉的IOS系統,大家都接入它;要么有一個開放的安卓系統,大家都來開發共生。
這就決定了真正開放的平臺架構,要求包括設備廠商、基礎軟件廠商、算法廠商、數據提供商、應用開發商等所提供的產品,包括計算存儲資源池/算法倉庫等基礎設施,物聯網數據資源池、大數據資源池等數據資源,智能分析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等平臺服務,物理應用平臺/綜合應用平臺等都需要開放。
構建共生共榮的生態圈也成為企業搶占的戰略高地。例如
海康威視倡導的AI Cloud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其架構如圖1所示。
其采取開放的策略也讓筆者產生諸多思考。基于AI Cloud能力開放平臺,設備廠商、基礎軟件廠商、算法廠商、數據提供商、應用開發商將找到用武之地,降低投入成本;提供開放的訓練系統及遷移學習、增量學習的能力,降低了行業業務應用開發的門檻;打造面向產品和服務的兩類生態圈,讓更多的算法在統一平臺中為用戶效力,讓更多的團隊便捷開發出滿足用戶業務需求的應用。
二、AI智能應該得到校園智能安防系統的廣泛應用
2018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李彥宏說,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是兩個不同的時代,過去20年人類社會走在互聯網時代,但是未來30~50年應該是人們進入人工智能的時代。這年頭不談點AI智能、大數據都不好意思開口。人工智能技術中,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代表的人體特征識別目前是成熟度最好,實用化最好的技術。而落地應用最廣泛的也屬人臉識別技術和產品,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臉識別
攝像機及人臉識別相關應用分析
服務器。人臉識別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以人臉部特征為基礎,根據臉部視頻或者圖像來判斷是否是人臉,并對人臉的位置、面部器官和大小等信息進行確認和比對,從而通過每個人臉來識別身份的一種新興科技。
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視頻
監控系統包括如下
模塊:數據采集終端、視頻處理分析模塊、存儲數據模塊和告警處理模塊。數據采集終端從采集的數據中發現人臉信息,將高質量的數據傳輸至視頻處理分析模塊;視頻處理分析模塊是對采集到的圖像信息提取特征點位置并與存儲模塊中數據相比較;存儲模塊將相關數據和分析結果存儲至數據庫中并建立人臉識別檔案;告警模塊根據分析處理結果,產生相關告警信息,顯示告警信息至
顯示器,聲光電報警或者聯動至其他終端。
人臉識別技術主要分為1:1比對和1:N比對兩種方式。如圖2所示,人臉識別的是高校迫切需要的應用系統,高校需從頂層應用出發,構建應用于全校的人臉識別管理平臺,統一進行人臉庫建設、集中管理包括人臉照片在內的人員信息,對人員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作頂層規劃。其他系統需要使用人員信息(包括人臉照片等)時,使用部門按需申請,授權后下發各業務系統,然后匯聚各部門業務數據,為智慧校園建設大數據分析業務提供基礎。
三、大數據應用于高校智能安防系統迫在眉睫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2019年貴陽大數據博覽會提出要推動大數據商用、民用、政用。作為高校安防系統,建設之初就需要考慮促進大數據應用問題。借用貴陽數博會的主題,建議高校大數據建設在兩塊使力。
一是政用,著眼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安防系統安全防控為本,以交通為例,涉及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車牌識別、運動檢測、視頻摘要、視頻濃縮等視頻分析技術。要求熟悉各種業務,結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手段完成種業務數據的綜合分析,提高科技化管理水平、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
二是民用,著眼服務師生能力智能化。安防海量數據,僅用于安防安全防控是一個浪費,服務師生促進民生是大趨勢。還是以交通為例,通過安防大數據平臺,結合手機APP應用,可以為師生提供教室、圖書館目的地天氣情況、停車位空余情況、大型活動舉辦現場情況、路線擁堵情況、線路優化等,提升服務師生能力、提高師生滿意度。
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智慧型平安校園”體系的建設,通過智能化安防系統的建設,將各類系統集成數據集中,形成安防大數據,從中發現威脅,消滅隱患,遏制嚴重事故的發生,解放安保人員工作壓力,為師生營造更安全、高效的學習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