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科研人員首次實現1.06Pbit/s的
光傳輸系統實驗,可以實現一根光纖上近300億人同時通話,標志著我國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研究領域邁向了新的臺階。
01、中國光纖通信技術再攀高峰
本次光傳輸系統實驗采用的傳輸介質是一種單模19芯的特種光纖,為我國自主研制。光纖傳輸容量是目前商用單模光纖傳輸系統最大容量的10倍,可以在1秒之內傳輸約130塊1TB
硬盤所
存儲的數據。
該系統設備在C+L波段(適用于通信衛星、數字信號廣播、衛星導航系統等領域的波段)內產生了375個光載波,基于硅光相干收發芯片實現了25GHz通道內的178.18Gbit/s DFTs-PDM-16QAM信號光收發,在單模19芯光纖內完成了光傳輸驗證,譜效率達到了113bit/s/Hz,傳輸總容量達到1.06Pbit/s,首次實現了從“Tb/s級”到“Pb/s級”的突破。
此次使用的硅光相干收發芯片由國家信息光
電子創新中心、光纖通信技術和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光迅科技和
烽火通信聯合研制,在一個不到30mm2的硅芯片上集成了包括光發送、調制、接收等近60個有源和無源光元件,且能支持C+L波段同時工作,是目前國內集成度最高的商用光子集成芯片。
02、5G推波助瀾,中國光纖市場生機盎然
“要致富,先修路”,作為布局5G的上游產業,
光纖光纜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機會。早在3G和4G時代,基站之間的光互連和數據流量增長倒逼骨干網升級,帶來了海量的光纖光纜需求,使得中國成為占據全球產銷量半壁江山的核心市場。CRU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全世界已安裝了42億公里的光纖,其中中國占16億芯公里。目前,中國占全球裸纖產量的65%和世界光纜產量的62%。
業界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2018世界光纖光纜大會上指出,中國在2020年將實現5G的商用,5G時代所需基站數量將是4G時代的約4-5倍,帶寬是4G時代的10倍,而5G基站的密集組網,需要應用大量的光纖光纜,對光網絡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標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寬帶速度大幅度提升。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3.78億戶,其中光纖接入用戶總數達3.28億戶,占寬帶用戶總數的87.5%,光纖用戶占比居世界首位。
上月12日,中國移動啟動了2019年普通光纜產品集中采購項目,預估采購規模約331.20萬皮長公里(折合1.05億芯公里),設置最高投標限價為超過101億元。與此同時,光纖通訊龍頭中天科技發布2018年度靚麗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5.92%,凈利潤同比增長20.76%。
種種跡象表面,在5G時代,光纖需求非常強勁。預計中國5G前傳網絡(由遠距離光纖建立的傳輸網絡)將可能累計帶來光纖光纜新增需求約2.45億芯公里,若再疊加光纖寬帶/4G及其配套的城域網和骨干網耗纖需求增量,預計未來幾年光纖需求仍可維持較快增速。
03、全球光纖通信技術一日千里
事實上,去年年底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創建的
耦合器,結合日本北海道大學和電纜制造商藤倉(Fujikura)制造的光纖,以及日本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研究所開發的傳輸系統,傳輸速度也超過每秒1Pbps。
全球對數據的需求是永不滿足的,這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方式來傳輸更大規模的數據。目前各國都在抓緊研發新型高速光纖光纜,希望率先搶占未來5G時代下的城市網絡建設和大型海底光纜鋪設帶來的通信傳輸市場。光纖通信技術向更高帶寬的應用領域快速邁進。
早在2014年由微軟、谷歌、博通等五大科技巨頭成立了以太網聯盟,旨在推進創建25GB和50GB的以太網標準。時至今日,以太網光纖傳輸技術正在向200GB/400GB的目標進發。
我國長飛、亨通、烽火、康寧等光纖光纜行業的知名企業,多年專注于城域網寬帶通信技術領域,致力于提供大型信息通信領域設備與網絡
解決方案,正在為支持5G時代更高傳輸速度,提供更加優質的光纖光纜產品。
現在這些優秀的光纖光纜頭部
品牌已經入駐
河姆渡平臺。您可以足不出戶,輕松在
河姆渡官網購買到國內一流的光纖光纜設備,并享受一站式采購服務,為您的網絡通信工程省時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