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酷暑難耐之夏,大地被驕陽肆意炙烤著,非洲兄弟在我們這曬出了一道杠,普京大帝也請隨行人員吃冰激凌降暑……大家在紛紛對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感激涕零之際,也不禁遐想:沒有空調和風扇的古代,古人們又是如何度夏的呢?一起來看:
找個蔭涼地兒放張床,靜靜地“葛優躺”
摟著竹夫人睡覺
這些都是小意思了,還有更牛的!!
【周代】
早在周代古人就開始用冰窖儲藏冰塊,有了冰窖之后,古人的夏日消暑飲食變得豐富多彩。
【秦朝】
先秦時期起,王公貴族們就開始想方設法打造夏日涼房,當時流行一種精心布置的地下室,稱之窟室,夏天的重要餐飲活動都會在此舉行。
【漢朝】
漢朝時,發展出了奢華的“清涼殿”,每當夏季來臨,殿內石床上放置盛滿冰塊的玉晶盤,再由侍者對著扇扇子,多重降溫,制冷效果極佳。
所以看到這里,你還覺得自己作為現代人有空調吹就很厲害嗎?
要知道古人的消暑追求可不止步于此,繼續往下看。
【唐代】
唐代弄出了“含涼殿”,這是長安城有錢人家里建有的“空調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這種設備,采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
【宋代】
宋代的人顯然更會享受,“含涼殿”進階到了PRO版本,甚至開始考慮對空氣進行凈化了。不僅有風扇降溫,還對著大廳內擺放的數百盆鮮花吹,清香四溢,堪稱“空氣凈化版空調房”。
【清代】
明清時期的有錢人家在廳內鑿一口深井,并用蓋子蓋好,上面鑿孔,夏天冒冷氣,冬天冒暖氣,頗為實用。
像《甄嬛傳》中用大瓷缸盛冰塊,放入房間消暑的方法是最最最最普通的了。
【水亭納涼,泛湖避暑】
去水亭開Party避避暑。在沒有空調的年代,水亭便是“空調房”,只是這樣的消暑勝地只是少數人的專享。
暑月游船也是當時民俗之一。大暑時節,乘船夜游秦淮,賞月觀景,風光無限。
行文至此~好想有一個自己的水亭,帶空氣凈化功能的那種~
看到這里,真心覺得古人度夏真不比我們差!在沒有高科技支持的時代,古人把夏天過得更親近自然,更有情調,還有滋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