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固態硬盤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電腦,代替了此前的機械硬盤當做系統盤,在使用體驗上也得到了十足的進步。不過,面對固態硬盤這種新事物,有不少的用戶就在擔心固態硬盤的壽命問題,畢竟一旦固態硬盤壞了,里面的無價的數據恐怕就沒辦法恢復了。
首先,作為一款電腦硬件產品,固態硬盤自然和其他硬件一樣,是有自己硬件壽命的。那么談到固態硬盤的壽命,那么有一個東西就不得不說,那就是固態硬盤PE的擦寫次數,這個擦寫也決定了固態硬盤的壽命。因為固態硬盤的工作原理與傳統機械硬盤不同,機械硬盤是使用了機械式的巨磁阻尼效應來存儲數據,比較長久和穩定。
機械硬盤內部
但是固態硬盤則是采用了顆粒的方式進行存儲,這就導致了不同的顆粒和不同的主控固態其循環的擦寫次數不一樣,壽命也不一樣。就拿我們常見的幾種顆粒來說,前幾年的MLC顆粒擦寫次數可達3000到5000次,2D TLC大約是1000到1500次,而最新的3D TCL也能達到3000次,即便是最廉價個QLC,也能達到1000次左右。
那么,我們知道了不同的顆粒有不同擦寫次數后,那我們就能通過先有的固態容量,計算出固態硬盤的理論最大壽命。只要記住一個公式,那就是固態硬盤壽命≈(閃存擦寫次數X 固態硬盤容量)÷(寫入放大系數 X 數據寫入量),以面前主流的240GB的TLC固態硬盤為例,PE數據最保守也在1000次左右,而普通用戶每天正常數據寫入量不超過30GB,所以根據公式240GB的TLC固態硬盤壽命大約手機21年左右。
當然這僅僅只是理論上數據,在實際運用中,一般普通的固態硬盤壽命都為3到5年,最多最多8年,因為固態硬盤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固態的特點所致,所以會出現掉速的情況,有時候顆粒質量不行的固態硬盤,甚至會掉到比機械硬盤的速度還要慢,這恐怕一般用戶就忍不了,并且數據甚至還會出現丟失的情況。
所以,在固態硬盤壽命用盡之前,不管是為了速度,還是為了數據安全,一般的用戶都會直接更換新的固態硬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