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是21世紀互聯網科技與建筑藝術結合的新興產物。早在1984年,第一座帶有智能化概念的建筑物CITYPLACE在美國的哈特福德市建成,智能建筑便在世界各地地迅速蓬勃起來。1990年,北京“發展大樓”揭開了我國智能建筑的序幕,如今智能建筑已經在許多城市落地扎根,那么,合格的智能建筑應該具備些什么?下面來看看河姆渡智能建筑小編的具體介紹。

以人為本
現在智能建筑中有個概念叫“人在回路”(human in the
loop),其具體意義就是智能建筑要以建筑中每個人的舒適與健康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并且居住者要能夠真真切切的控制其所在的建筑環境。傳統的商業建筑控制中,居住者基本上是不能控制建筑中的任何東西的。空調的開關,設定的溫度等都是物管人員提前設定好的。由于每個人的行為和每個人對舒適的偏好是不同,并且是隨時間和其他參數變化的,所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必然會降低居住者的舒適度和建筑系統的能效。除此之外,由于居住者對其所在的環境失去了控制,其對舒適的主觀感受也會隨之降低。
智能建筑可以對建筑物內的所有設施,實行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統一管理。因此通過感應檢測、遠程傳感、信息處理、分析判斷、精準控制等技術,智能建筑可以針對某個房間、區域的實際需求,不同設備間協調工作,達到房間層級的自動化控制,做到自動分析判斷生活習慣規律,自動設計人體舒適度方案,自動計算預測運行時間、自動制冷/制熱、遮陽與照明,自動優化運行方案,根據個人差異達到個性化區域設置,真正達到以人為本。
安全有保障
在安全方面智能建筑應該集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及網絡安全于一身。安保系統是整個建筑的安全保障,傳統商業建筑中的監控室仍多為安保人員值守幾十甚至上百個小顯示屏,對各攝像頭對應的畫面內容中進行盯察。對于安保人員來說,工作量大、易疲憊且看不到監控死角的問題比較嚴重。智能建筑中利用先進的電子監控設備對建筑的全方面進行無死角監控,包括防盜、監控、報警在內的幾大系統可以在可疑人員進入建筑時進行預警、對可能出現的危險事件進行排查,為建筑的安保保駕護航。
隨著智能建筑設備的增加,一棟建筑內人員數量的增多,發生火災會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為此,完善消防系統尤為重要。識煙報警、火災探測等設備是必備,要能達到火災前預警,發生火災時及時探測到火災發生點,以便合理控制災情,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
此外,由于現階段智能建筑多為辦公住家區域,對數據的保護尤為重要。隨著無線網絡發展到涵蓋物聯網的新階段,具有嵌入式智能并傳輸數據的日常設備就會暴露更多網絡的弱點。例如,樓宇內的自動售貨機可能成為侵入公司局域網的薄弱環節。智能建筑針對網絡系統安全的布局計劃也不可忽略。
環保低耗能
智能建筑的環保節能性也是其自身發展的特點之一。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環保低耗、節能減排設計是智能建筑設計過程中考慮的重要項目。例如智能照明系統可以通過人體感應,燈光只會在有人的地方開啟,沒有人的地方會自動熄滅。在你走進房間后,燈光會自動開啟,尤其是在晚上開門的時候,玄關燈會自動開啟;睡覺的時候,燈光會全部關閉;晚上起夜的時候,廊燈會自動感應人體后開啟并進入護眼模式;醒來半小時前室內燈光開始增強等。還有感應室內是否有人以及人員密度對溫度進行調整的空調系統等。
合格的智能建筑應該具備些什么?以上就是關于此問題的全部介紹了。我國智能建筑因起步晚,基數較小。相比于其他發,國家,例如美國和日本,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分別超過70%和60%,占比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未來我國的智能建筑行業將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