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河姆渡小編想跟您聊聊NFC。作為一項便捷的通訊技術,也許您覺得NFC很陌生,但事實上它已經為大家默默服務了很多年。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身影。例如:地鐵、公交、移動支付……
但是,NFC到底是誰發明的?什么時候發明的?究竟是基于什么的技術?有什么優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說不清楚。今天,河姆渡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NFC的誕生
NFC,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場通信”,也叫“近距離無線通信”。它誕生于2003年,由
飛利浦和
索尼這兩個移動設備巨頭聯合研發。當時,飛利浦派了一個團隊到日本,和SONY工程師一起閉關三個月,憋出了這么一個大招,就是NFC。
2004年,兩大巨頭與諾基亞一起,創建NFC論壇,開始推廣NFC的應用。自此,NFC作為一個嬰兒,就開始了他艱難的成長歷程。
NFC到底是什么技術?
NFC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
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注意到這幾個關鍵詞了不? 短距離、高頻、非接觸式、點對點。說到NFC,就不得不談談它的大哥,也就是RFI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名電子標簽。
顧名思義,RFID的工作原理就是給一件件物品上貼上一個包含RFID射頻部分和天線環路的RFID電路。
攜帶該標簽的物品進入人為設置的特定磁場后,會發出特定頻率的信號,閱讀器就可獲得之前該物品被寫入的信息。這有點像工作人員脖子上掛的胸牌,而你就是他的主管,當他進入你的視線,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姓名職業等信息,還可以改寫他胸牌的內容。
如果說RFID是一個人戴著胸牌方便別人了解他,那么NFC就是兩個人都戴著胸牌,而且他們可以在看到對方后任意更改胸牌上的內容,改變對方接收到的信息。
NFC與RFID在物理層面看上去很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RFID本質上屬于識別技術,而NFC屬于通信技術。
NFC誕生之初,就兼容了索尼公司的FeliCaTM標準,以及ISO14443 A,B,也就是飛利浦的MIFARE標準。在業界簡稱為Type A,Type B和Type F,其中A,B為Mifare標準,F為Felica標準。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NFC這項技術重新進入了各大
手機廠商的視線。相比于現在的掃碼—付款模式,NFC的接觸付款模式顯然更加快捷和安全,NFC技術也終于不再是屠龍之技。
NFC的工作模式
卡模式(Card emulation)
這個模式相當于用一張采用RFID技術的IC卡,替代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使用,如讓手機作為公交卡和銀行卡使用,可以大大減少現在出行所需要攜帶卡片的數量。此種方式下,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卡片通過非接觸
讀卡器的 RF 域來供電,即便是寄
主設備(如手機)沒電也可以工作。
讀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
這個模式通過被稱為主讀模式,手機終端可以讀取一張非接觸卡或者一個非接觸標簽中的內容,此模式下既可能繼承了現有的應用,例如將NFC手機當做POS機去讀取現有的銀行卡、公交卡,又可以是NFC最新定義的應用場景,例如利用NFC手機讀取NFC定義的標簽中的標準數據,實現電子名片、電子海報、WIFI連接等功能。
點對點模式(P2P mode)
這個模式和紅外線差不多,可用于數據交換。也類似于藍牙,將兩個具備NFC功能的設備鏈接,能實現數據點對點傳輸,如下載音樂、交換圖片或者同步設備地址薄。因此通過NFC,多個設備如數碼相機、PDA、計算機和手機之間都可以交換資料或者服務。
除此以外,越來越多的NFC應用被不斷發掘出來。例如,
智能建筑領域常用的訪客系統無卡化管理。
訪客系統無卡化,NFC放大招
據了解,現代智能樓宇入住企業眾多,每日進出大廈的人員源源不斷,傳統的人員出入管理手段往往只依靠簡單的
門禁系統對最終端的房門進行管理,對數量龐大的訪客人員,要不不做管理,要么管理手段單一,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針對現在智能大廈人員出入頻繁,管理不夠規范的現狀,立方特別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智能樓宇人員出入
解決方案——立方訪客管理(人工登記)方案,從進入大樓到最終端的門禁管理,對大廈內的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出入管理。在不妨礙人員正常工作、訪問的基礎上,加強了對人員出入區域的控制,提高了整棟大廈的安全防范能力。
立方NFC訪客管理設備支持二代身份證閱讀技術及一代身份證、駕照、護照、軍官證等證件掃描功能,可快速識別證件的真偽,并自動上傳相關信息至管理電腦,即防止身份信息偽造,又杜絕了傳統人工登記書寫速度慢、字跡潦草的弊端。同時,系統提供自助式的訪客登記方式,訪客可在自助訪客終端上獨立的完成被訪問者信息查找、呼叫、訪問信息錄入等操作,經被訪問者確認后,無需工作人員參與,自助取得訪問卡,方便快速,支持預約功能。